舍命之交即羊左之交,最早出自西汉《烈士传》,也称《列士传》。《烈士传》已散失,历代文史资料中有节选。原文 烈士传 羊左并提出自《文选·刘峻·广绝交论》:“莫不缔恩狎,结绸缪,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唐代李善注:“《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
羊左之交指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之间生死相托的深厚友情,常被用来比喻真挚无私的知己情谊。该典故出自南朝文献记载,其核心在于困境中的牺牲精神与理想追求的交织。 关于羊左之交的完整故事,需从两位贤士的相遇说起。左伯桃听闻楚王招贤纳士,决意前往投奔,途中与羊角哀结为异姓兄弟。二人结伴南...
【成语】:羊左之交 【拼音】:yáng zuǒ zhī jiāo 【简拼】:yzzj 【解释】:羊左:羊角哀与左伯桃,春秋时期燕国人。像羊角哀与左伯桃那样的交情。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 【出处】:汉·刘向《列士传》:“六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不两全,遂并粮与角哀。角哀至楚...
羊左之交左伯桃与羊角哀①为友,闻楚王贤,同入楚,道遇雨雪,衣薄粮少,二人计不俱全。伯桃谓哀曰:“吾所学不如子,子往矣!”乃并衣粮与哀,自入空树中死。哀至楚为上卿,显明当世
羊左之交,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贤,共往见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并衣与角哀,入树中死。角哀独至楚,显名当世,遂启树发伯桃尸改葬之,冢与荆轲墓相近。角哀梦伯桃曰:“蒙子之恩而获名者,荆轲也。今余愿报而无所通,子乃为说与楚王,验与本状不同。”角哀觉...
羊左之交 羊左,是指春秋时期的羊角哀和左伯桃。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 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他就冒着风雪严寒奔向楚国,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热情接待。当夜,两人共卧而眠,共谈胸中学问,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他们就结为兄弟,并决定结伴一同前往楚国求功名。
羊左之交_羊左之交 【成语名字】羊左之交【汉语拼音】yáng zuǒ zhī jiāo【近义词】:莫逆之交、管鲍之交、八拜之交【反义词】:市道之交【成语出处】汉·刘向《列士传》:“六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不两全,遂并粮与角哀。角哀至楚,楚用为上卿,后来收葬...
“羊左之交”是中国古代典故中象征生死之交的典范,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为理想和友情彼此牺牲的感人故事。这一典故的核心在于展现超越生死、以信念与奉献为基础的深厚情谊,其精神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典故背景与相遇结义 羊角哀与左伯桃的相遇源于共同的政治抱负。左伯桃听闻...
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之交叫做“羊左之交”。明小说家冯梦龙在他的“三言两拍”之《喻世明言》里所载“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幼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舍命之交”的主人公左伯桃竟然在积石山,有书为证。《喻世明言》第七卷《羊角哀舍命全交》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