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在罗瘿公墓前 罗瘿公的遗嘱点名希望墓碑由散原老人陈三立来书写,于是程砚秋特地跑了一趟杭州西湖,拜见散原老人,乞书“诗人罗瘿公之墓”七字,并酬以润笔五百金。散原老人感其风谊,拒收润金并赠诗一首云:“湖曲犹留病起身,日飘咳唾杂流尘。斯须培我凌云气,屋底初看绝代人。绝耳秦青暗断肠,故人题品费思量。
嘿,朋友!给你找了个不错的资源 赶紧点击[罗瘿公致张聊止手札.pdf]去看看吧,相信你会喜欢的。 希望这个资源能解决你的问题。还有其他实用的资源想让我推荐不?
罗瘿公 罗瘿公(1872-1924),名惇曧,字孝遹,号以行、掞东,又号瘿庵,晚号瘿公。广东顺德(今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人。清朝民初诗人、剧作家。 罗瘿公于同治十年(1872年)生于顺德大良一个仕宦世家。其父罗家劭为清朝翰林院编修。幼承家学,早年就读于广州万木草堂,与陈千秋、梁启超等人同为康有为弟子。后转到广雅书院...
在清末民初的北京,罗瘿公是无人不知的风雅名士,他的诗文与陈散原、樊增祥齐名,被公认为诗界三领袖之一。罗瘿公著有《太平天国战记》《庚子国变记》两部亲历亲闻的纪实史书,且又精书法善诗词,尤以畅怀豪饮和乐于交游助人而为人称道。他曾经资助过徐悲鸿,更为培养程砚秋下过很大气力。 (二)和许多京城票友...
罗瘿公将余生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程砚秋身上,短短7年时间为程砚秋四处延请名师,亲自教程砚秋识字、读诗文、作诗、练习书法、研习音韵,对程砚秋进行全面培养,还为其编写剧目,组建班社,筹划演出,创立新腔,将程砚秋培养成梨园中拔地而起的栋梁之才,为梨园界做出了卓著的...
罗瘿公是清末民初北京的大名士,他的诗歌水平较高,和梁鼎芬、曾习经、黄节一起,被称为“近代岭南四家”。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罗瘿公的京剧文学创作。罗瘿公名惇曧,字掞东,号瘿庵,晚号瘿公,广东顺德人,生于北京。父家劭,为清翰林院编修。罗瘿公早年就读于广雅书院,为康有为弟子。曾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诗人、京剧剧作家罗瘿公 程家的第一恩公 位于北京西四北三条39号的程砚秋故居,挂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但没有开放。程家人不爱张扬。程夫人果素瑛生前就不太同意挂牌,后来经文保单位劝说,又考虑到保护故居,才同意挂上。上世纪80年代,常有官方...
罗瘿公“解救”程砚秋 齐如山的好友、另一文人大编剧罗瘿公,则是对程派的形成功莫大焉。程砚秋十三岁时,嗓子倒仓变声,但程砚秋的老师荣蝶仙却接了上海某茶园一月包银六百块大洋的合同,逼其赴上海演出。罗瘿公闻讯后非常着急,想到程砚秋若去上海一个月的演出,必然把嗓子彻底毁了,要想帮助他,只能花更多的银子将程...
程砚秋,一个年轻的京剧演员,崭露头角的时候,正值民国年间。与他年龄相差颇大的罗瘿公看出了他的潜力,开始提携并悉心培养。这段师徒关系,亦父亦子,亦师亦友,成为他们一生难以忘怀的情谊。罗瘿公,原是袁世凯的秘书,但对政局的黑暗和袁世凯的决策感到失望,最终辞职回家。他过着颓废的生活,喝酒、写诗、看戏,...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罗瘿公写给程砚秋的诗。句句真诚,款款深情。他们之间的挚交,把友情升级成最高级的样子,其实最高贵最干净的友情是你具备的可贵品质,无缝焊接移植到我的身上,我活成了你。真挚的友情是,你值得我欣赏 人之相交,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他们所处的年代,晚清到民国,社会动荡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