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去几年财政形势简单做一个基本总结,2020年疫情期间,当年的财政形势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数字难看,日子好过”,当时我们面临疫情冲击,湖北、武汉的财政数据立马负增长,导致全年国家财政收入数据也不好看,但因为有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转移给地方政府,所以地方政府的日子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到了2021年,这个时候也是...
我们通常认为财政和货币是宏观调控中两个有力有效的抓手,但是我在研究中越来越发现,经济下行期财政的效果更好,财政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财政既具有总量调节效果,而且结构性更加突出,不论是减税降费还是给予补贴等都是“指哪打哪”,直接作用于市场主体,传导链条短;更重要的是,财政还具有改革的职能,甚至财政...
二是2024年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财政政策重点有必要逐渐从重投资向消费与投资并重转变。一方面,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对于增加困难群体收入、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提振居民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政策应更加注重对消费的引导和提振。三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
当前有必要全面分析财政形势,客观认识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为下一步积极应对地方财政运行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及中长期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做好政策储备。总体上看,当前财政面临紧平衡形势,但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仍在积极统筹财政资源、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和支持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理财为民...
罗志恒:财政和化债思路的重大转变值得高度关注,这可能意味着政府行为和后续政策方向的变化。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提出,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四是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
3、优化财政政策理念:打破赤字率3%,财政政策要更多盯住支出增速而非赤字率目标,多采取支出政策而非减税降费;近期有专家提出提高个税基本扣除额进而降低个税的建议有待商榷,想法很好,但在中国的效果有待商榷,也有更好的方式实现,有六大理由,要把有限的子弹用到刀刃上。4、财力接力的五大举措:增发国债、扩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三项财政措施: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未来的财政空间:受三大因素影响,空间主要在中央和人口流入的省份 题记:2024年3月13日,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第68期“两会解读之中国经济的压力与动力”暨北大国发院30周年庆启动会在承泽园举办。本文根据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报告会上的主题演讲整理。
一、2023年财政形势回顾:十大特征 第一,2023年财政政策总体落实“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在收入有限增长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仍保证了一定的支出强度推动经济增长、防范化解风险,紧平衡态势有所加剧。收入端更加精准有力,减税降费突出对科技创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消...
他认为,2024年财政赤字有必要突破3%,优化“财政赤字+专项债”政策组合,专项债规模维持不变或略有增加,财政赤字进一步提高至4%左右。 罗志恒:总体上,2024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形势总体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收支矛盾还可能阶段性加剧。财政政策需要在促进经济恢复、稳定微观主体预期、改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