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童年的不幸让罗伯斯庇尔早早成熟起来。他成绩优异,于 1776 年获得阿拉斯当地神父提供的奖学金,进入巴黎路易大帝高中就读。在校期间,他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成绩尤为突出,甚至有人调侃他是罗马人。少年老成的罗伯斯庇尔沉默寡言,年纪轻轻就展现出哲学家的严谨和傲慢,同时养成了俭朴的生活作风与刻苦的学习习惯。...
罗伯斯庇尔陷入了恶性循环,攻击他的人越多,他越严酷,也就越受人指责,最后只能被推上了断头台。 大革命中的贵族 同样是革命,美国也曾轰轰烈烈,却没走到法国的极端,这多亏了国父华盛顿(此处可到1789年2月4日的华盛顿)和杰斐逊(此处可到1743年4月13日的弗吉尼亚)等人,他们没有偏离理性、忘记革命本意,用《独立宣...
这声冷笑葬送了丹东的性命,恼羞成怒的罗伯斯庇尔竟逼迫议会将他处死。 为了民主自我牺牲的烈士,因个人喜好滥开杀戒的暴君,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在罗伯斯庇尔身上达成了奇妙的平衡。 反应罗伯斯庇尔被刺杀的画作。实际上罗伯斯庇尔在政变前已经预见到自己的结局,他在一场演讲中说:“我是法国人,是你们的代表!哦,高尚...
一旦罗伯斯庇尔成了所有罪恶的替罪羊,被斥责为所谓“恐怖体系”的主谋,他那些所谓的“帮凶”(complices)也无法逃脱,尤其是被热月政变后的出版物污蔑为“死亡特使”(missionnaires de la mort)那些人。芒什省的代表勒卡邦蒂埃(Le Carpentie)被称作“下诺曼底的苏拉、卡里耶和勒邦的追随者”,国民公会代表莫尔...
罗伯斯庇尔始终对大革命保持着一种复杂的态度。 热月政变前夕,追随者圣茹斯特提议:“我们去号召人民起义吧?”罗伯斯庇尔反问:“以谁的名义?”圣茹斯特回答:“以国民公会(此处可至1792年9月21日的巴黎)的名义!我们在哪,国民公会就在哪!”手握军权的罗伯斯庇尔对此却无动于衷。
1794年7月28日,罗伯斯庇尔在巴黎被送上断头台。按照之前他自己颁布的法律,作为反革命罪犯,他无权为自己辩护。不需要确凿的证据,甚至不需要经过正常审判,法官仅用三十分钟就决定了他和其他21名被告的命运:死刑,当天执行。每个人的审判也就一分多钟。
1794年7月28日,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此处可到1793年7月17日的巴黎)。 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爱国者,是雅各宾派的领袖。执政期间,捍卫革命成果,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罗伯斯庇尔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民主派的政治明星。但这么个大人物,却非常亏待自己,不贪名利,一心一意干革命。他死...
罗伯斯庇尔(法语: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家,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罗伯斯庇尔是法国革命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长期以来,…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 讨论 精华 等待回答 有什么事情能比生活在罗伯斯庇尔时代的法国更加恐怖吗?
罗伯斯庇尔(法语: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家,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罗伯斯庇尔是法国革命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长期以来,…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 讨论 精华 等待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