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已制定《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等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以及其他利用网络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但这一现象并未禁绝,花样还在翻新。“网红儿童”这一身份仍然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成了一些博主的“流量密码”,孩子的童年生活、校园日常等全程被网络包裹注视,不少短视频中还充斥着商业气息,“网红儿童”配合家长演戏成了产品推手,剧本痕迹明显。更有甚者,一些“网红儿童”在视频中打扮性感成熟,跳着火辣舞蹈,评论区里夹杂着低俗的言论。受访专家认为,...
然而,一些“晒娃”模式开始逐渐畸形,甚至大肆利用“网红儿童”牟利,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当“吃播”、还穿着尿不湿的萌娃下厨房做菜、6岁小男孩蒙眼走钢丝、故意给小宝宝喂酒拍摄其表情取悦观众……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
从声量巨大的网络名利场走到现实生活时,“网红儿童”面临的是另一重困境。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中心主任王奕權说,过早接触商业工作会让儿童变得超出应有心理年龄的成熟,“一开始,同学可能觉得他好厉害,但后面他会被大家排斥,因为他长期不在学校,和同龄学生缺乏互动。可在成人世界,他也达不到成年...
近日,4岁网红“瑶一瑶小肉包”深陷摆拍风波,“网红儿童”这一群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当儿童被物化为“流量工具”,当童真成为“变现”的土壤,在流量裹挟之下,“网红儿童”的权益应由谁守护?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即日起推出“被催熟的孩子”系列调查报道,深挖网络平台上的未成年网红乱象,揭露背后推手的...
前不久,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提出将重点整治短视频平台利用“网红儿童”牟利,恶搞儿童博取关注、卖惨引流。 保护好孩子,就是保护好国家的未来。泼天的“流量富贵”之下,部分家长变...
正因如此,“儿童网红”们呈现出的是一种扭曲了现实的“超真实”。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文化现象恰恰不利于“儿童赋权”。正如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往期文章所指出的(讨论“厌童”,需要听见儿童的声音):诚然,社会化的过程是必要的,但这一过程必须以对“他异性”的接受、倾听和顺应为前提,而非简单地在大众媒体中...
这是个苦命的小孩,这么小就能成为网络红人,成为家长们赚钱的摇钱树。网红孩子,这两个字怎么都透着一股邪气。这么小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还想在摄像头面前装可爱。有些家长甚至认为:“那是子女自己的意思。”一个三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愿望?无非就是家长们拿自己的孩子来博关注,博一波热度而已。...
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对于利用“网红儿童”牟利的重点整治引发网络广泛关注。日前,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刘洋、北京市朝阳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