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生成的。这些条件就是佛教所说的"缘","缘"俱足和合时事物就产生了,"缘"缺失分离时事物就消失了。因为条件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缘"也会生灭变化。《中阿含经》中说:"若有此则有彼,若无此则无彼,若生此则生彼,若灭此则灭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
如果把我们所做的事比作因,把我们事后的结论比作果,那么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的一切外在环境的因素都是这件事的“缘”!因相同缘不相同,所得的结论就不同!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因”要想结“果”,必须有“缘”,如果遇不到“缘”,就结不了“果”!一念善,善缘现前!一念恶,恶缘将至!念善...
这种和合性作为世界存在的一种特性,可以说是佛教的一种特殊发现。它指的是形成心、色等诸法之因缘,能够彼此和合的特有性质,在世间有为诸法生起的时候,必须由众多之因缘和合之特性。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缘起理论”是佛教思想的基石,“缘”就是因缘、条件,起就是生起、发起。佛教认为,宇宙人生的生...
在判定世间事物的实在与否的问题上,佛教基于缘起的思想,教内有些流派认为事物是缘的形态变化,这种变化的缘总是存在的,因而其中的法体是恒有的;有些流派则认为世间事物是各种缘的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单一的缘,因而事物是性空的。这些观点从缘起的角度来看,...
缘起性空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是佛教区别其他宗教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佛教解释宇宙万法起灭,生命起源,解脱烦恼,出离生死轮回的实践依托。那么缘起性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此思想见地究竟吗?缘起简单说就是,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都是因果循环所致。世上没有常住不空的事物,没有永久独立存在的东西。性空简单...
想要理解缘分,首先要理解 佛陀认为所有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谓不存在并不是真的不存在,而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都不能自主,都是有很多元素,通过各种机缘巧合聚合在一起而又迅速消散的产物。 我们可以看一朵云,这朵云只是我们为了方便起见给某一团水蒸气取的名字,它在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很多水蒸气的分子...
佛教缘起性空的思想 《金刚经》的主旨即是说“一切法空”。这里所说的“法”,梵语为(Dharma),有两种意思:一为能持自性义,即一切法各守其性。如我们所见、所闻一切现象,山为山,水为水,树为树,声为声等,各有其性相,不相杂乱;二为轨生胜解义,因由所见所闻,在心中生起对这一切的概念描述和推理...
有的缘是“取”。“取”是执着追求的意思。追求色、声、香、味、触五欲,执着可爱事务为我所有,这叫做“取”。由于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执着,就能引发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取”又以“爱”为缘。“爱”的简单解释就是生命欲,它是生命活动的本源力。有生命欲才有追求执着,有追求执着才有种种身口意的活动而有业...
本部分主要讲解了三个问题,“共此一妙清净道”、因果缘起思想的三个层面、缘起和缘生的关系。 首先,《解深密经》所言“共此一妙清净道”,指的是佛陀说法次第引导,是共于三乘的。其次,因果缘起思想的三个层面,即因果相称性、因果相依性、因果常住性。最后,“缘起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规律,是宇宙人生不变的原...
缘起性空!故空是"核心思想″。《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