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编钟是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它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编钟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声音...
古代编钟大致可分为四种,即大编钟、小编钟、蜀编钟和晋编钟。其中,大编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体型巨大,使用时需要多人搬运。而小编钟则比较小巧,较易搬动。蜀编钟则是西汉时期四川地区专门制作的钟,有着独特的造型和声音。晋编钟则是战国时期的一种钟,以“五音六律共声鸣,合璧合铃二十一”的传说而闻名于世。 4...
关于编钟的资料 曾侯乙编钟,这一古代乐器的瑰宝,于1978年在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中被发掘。它代表了战国早期的音乐文化,现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编钟的规模与构造: 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呈现出曲尺形。 编钟数量:全套共65件,分为三层八组,上层为19件钮钟,中下层为45件甬钟。
大型打击乐器。属于“八音”中的“金”。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文物介绍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
“大晟夷则”编钟系北宋“大晟乐府”之乐器。全器保存完整,但锈蚀严重,内腔无音梁设置和调音痕迹,且钮部作为装饰的戏珠双龙略向“大晟”面倾斜。通高27.2厘米,重6.05千克。整体为青铜质地,属椭圆筒式形打击乐器。编钟上部有双夔交接旋钮,舞部、钲部周廓以及篆带饰多层的蟠螭纹,钲部有36枚, 隧部以...
编钟的制作材料多为青铜,形状为扁圆形,上部有柄,下部有口,内部为空腔。当用槌敲击钟体时,钟体会产生振动,发出悠扬的声音。编钟的音色纯净、悠扬,能够产生丰富的和声效果。由于每个钟的大小和厚度不同,因此能够发出不同的音高,这使得编钟成为古代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编钟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打击乐器,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组成,按照音调高低排列,悬挂在钟架上。这些钟使用丁字形木锤和长棒敲打,能够发出悦耳的音乐。每个钟的音调独特,通过特定的音谱敲击,可以演奏出优美的旋律。编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那时的编钟通常为三枚一套。随着时间推移,编钟的数量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