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中还是在司法实践里,对这种制度的称谓都并没有得以统一,我国除了“暂缓起诉”、“附条件不起诉”以及台湾地区的“缓起诉”之外,也有学者称之为“暂缓不起诉”,但这样的称谓显然是不合适的。首先,“暂缓不起诉”中,“暂”指短时间、不久,“缓”则是延迟、放松,“暂缓”就是“短时间内予以推迟”...
缓予起诉,是一项独特的诉讼制度,针对某些轻罪被告人,检察机关会作出暂缓起诉的决定,附带一个考验期。其运作原理类似于缓刑,但并非完全的不起诉或起诉,而是在起诉与不起诉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这个制度中,被告人被赋予一个“考验期”,在此期间,如果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行为,未再次犯罪,那么检察机关将...
综上所述,未成年暂缓起诉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针对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设立的一种特殊法律制度,旨在通过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帮助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 为你推荐 用暂缓起诉制度处理未成年犯罪 一、暂缓起诉制度是什么?暂缓起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起诉裁量制度,是检察机关享有的暂时搁置起诉的一...
论暂缓制度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黄文臻 [内容摘要] 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对涉嫌犯罪的大学生实行暂缓起诉制度,这项制度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笔者从分析暂缓起诉制度的概念和来源出发,着重剖析了该制度在
我国在构建暂缓起诉制度时,需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首先,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需明确,包括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孕妇等特定群体,以及偶犯、过失犯等特定类型的犯罪嫌疑人。这些对象的犯罪行为,如可能判处轻刑且社会危害性较小,且嫌疑人有悔罪表现,才符合条件。然而,累犯不应适用暂缓...
论文摘要 暂缓起诉制度源于德、日,最早是基于犯罪数量增加与司法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而设立、发展起来的。暂缓起诉是指对一些符合起诉条件的轻微犯罪分子附条件的暂时不起诉,保留追诉权的诉讼制度。我国一些地方的司法实践已经有暂缓起诉的案例,但我国还未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本文阐述暂缓起诉制度的法理依据,以及从学界对...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传统是坚持起诉法定原则,但在实践中,起诉裁量主义与起诉法定主义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补充。各国司法系统都在寻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以应对犯罪高发。转变诉讼原则,赋予检察官更多自由裁量权,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是可能的改革路径。暂缓起诉的法理基础主要包括公共利益、谦抑主义和并合主义...
暂缓起诉制度 暂缓起诉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检察机关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犯罪嫌疑人暂不提起公诉,但对其实施法律监督,要求其改正错误,达到预期目的后再予以起诉的制度。 暂缓起诉制度既能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打击犯罪。因为在一些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能够促使其认识到错误,自愿赔偿或...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某些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基于对犯罪嫌疑人的自身状况、公共利益以及相关刑事政策等因素的全面考虑,设立一定的考验期,对犯罪嫌疑人暂时不予起诉,期满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对其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一项制度。 《暂缓起诉制度研究》主要对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暂缓起诉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