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大捷,又称仁安羌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缅甸战役中的一场战斗,是缅甸战役的一部分。仁安羌之战,是中国入缅远征军第113团在团长刘放吾指挥下以少胜多首次在境外取得的胜利。战役背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1942...
缅甸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士兵为了理想与信念而英勇作战,许多平民为了生存与尊严而不屈不挠。缅甸的历史在这一战役中得到了重塑,未来的道路虽然荆棘密布,但缅甸人民的坚韧与勇气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印度第17师欠一个步兵旅,加上缅甸第1师的一个步兵旅,横跨曼德勒一税布一卡萨公路撤退,掩护通过胡康河谷到达中国的修路计划。或者从那里撤至卡里瓦或八莫。第一缅甸师1个步兵旅的任务是掩护行政单位的撤退,同时承担钦敦江河谷的防御任务,并派兵防御蒙内瓦,从而掩护通过卡里瓦进入印度的道路。指挥部将搬到税布,再移至...
英军统帅亚历山大上将被日军吓破了胆子,只顾着自己逃命而把缅甸和远征军丢给了日军 英军跑得比兔子还快,结果2万多名远征军只好自己开派对,迎战来了个独角戏。第二个理由就是这支远征队的指挥搞得一团糟!史迪威虽然挂着远征军的头衔,但实际上的发号施令者还是蒋委员长。蒋主席下令第五军的杜聿明不听史迪威的话,...
缅北滇西战役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
战役评价 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中国驻印军对胡康河谷太熟悉了,前年中国远征军败退时,闯入这块禁区,损失惨重,遗尸无数。胡康河谷内的...
第一次缅甸战役 中国远征军战斗序列 作战时间:1942年3月—8月 作战区域: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地区、缅甸全境、泰国西北部地区、印度东北部地区 作战部队:第5军、第6军、第66军、长官部各直属队 司令长官:卫立煌 (时为陆军二级上将)注:卫立煌未到任,副司令长官杜聿明代理至4月3日,由罗卓英接任。卫立煌(1897...
麦克林恩在其著作《缅甸战役:从灾难走向胜利》一书中生动的描写了缅甸恶劣的环境:“军事行动受到雨季的严重影响。雨季从3月中旬到10月下旬,每年在若开邦产生200英寸的降雨量...河流是我们了解缅甸的地理因素之一,这个国家明显的分为丛林,丘陵和平原...毒蛇也随处可见,具有致命毒性的银环蛇会隐藏在尘土中...” 即便...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兵锋直指东南亚,同时,为了挽回自己的国际声誉,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声誉,保住最为重要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就这样,围绕着东南亚地区日本、美国、我国以及英国在这块地方展开了厮杀,这其中争夺最为激烈的就是在门户地带缅甸地区的大战。 ▲第一次缅甸战役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