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绵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具祛风,宣滞,散热,安神之功效。主治小儿四时感冒寒风,遍身发热,或变蒸诸惊,胎惊、丹毒等热,及急、慢惊风。组成 人参二钱半,天麻(洗)、僵蚕(炒)、麻黄(去节)、全蝎(去毒)各二钱,甘草(炙)、辰砂(另研)一钱半。用法用量 上为末,然后入朱砂和匀,...
红绵散--《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别名】红棉散 【处方】柳絮1两,麋角(镑,煮过,焙)半两,海蛤(红者)半两,丹砂(研)半两,紫石英(研)半两,龙脑1两,白石英半两,凝水石(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牙齿宣露疼痛,并齿浮动。 【用法用量】红棉散(《普济方》卷六十九)。《普济方》有麝、...
药方名称红绵散 别名红棉散 处方海螵蛸1钱,枯矾1钱,麝香1字,干胭脂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聤耳有脓及黄水。 用法用量红棉散(《医门八法》卷三)。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婴童百问》卷十: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全蝎、天麻、苏木、麻黄、荆芥、朱砂、僵蚕、南星、干葛、胭脂各等分。
红绵散--《普济方》卷四○三 【别名】天麻散 【处方】天麻(炮)3钱,荆芥穗3钱,甘草(炙)2分,麻黄(去节)2分,全蝎7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伤寒,麻痹身热,发搐,疑是痘证。 【用法用量】天麻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红绵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家宝》。主治小儿单伤寒及夹惊伤寒。组成 麻黄(去节,焙)、全蝎(炒)、甘草(炙)、大黄(湿纸裹,炮令熟,切,焙)、白附子、苏木(炒)、天麻(生)各一钱。用法用量 上为末,婴儿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绵胭脂鲨子同煎十数沸,...
红绵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四三。主治小儿伤风伤寒,麻痘身热,发搐,疑是痘证。组成 天麻(炮)、荆芥穗各三钱,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二分,全蝎七个。用法用量 上为末。薄荷三叶,紫草三寸,酒三五滴,同水煎,热服。主治 小儿伤风伤寒,麻痘身热,发搐,疑是痘证。附注 如痘未出,再进...
红绵散属于一种中成药物,主要是由白石英、凝水石以及麋角、麻黄、全蝎等成分组成,通常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而且也能够用于缓解小儿的便秘及小便不通的症状,同时也能够用于伤风引起的身体发热以及抽搐现象,能够用于治疗呕吐腹泻的症状,但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红绵少许,水半盏,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八 【处方】麻黄半两(去节),天麻半钱,蝎半钱,甘草(炙)半钱,人参半钱,白术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咳嗽.头痛壮热,面红尿赤。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6分,加葱白1寸,红绵裹,煎至4分服。
红绵散_幼幼新书卷十四引_家宝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4 1.1. 组成:麻黄(去节,焙)1钱,全蝎(炒)1钱,甘草(炙)1钱,大黄(湿纸裹,炮令熟,切焙)1钱,白附子1钱,苏木(炒)1钱,天麻(生)1钱。 4 1.2. 功效:小儿单伤寒及夹惊伤寒害 4 1.3.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家宝》。 4 2. 老军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