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书案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桩疑案。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妖书第一次出现,题为《忧危竑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妖书第二次出现,题为《续忧危竑议》。妖书案其实是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由国本之争引起的党争。这一案件虽然不了了之,却充分暴露出明末朝廷中党争的激烈。第二次妖书案与伪楚王案...
事情的起因是一份匿名的揭帖,名为《续忧危竑议》,这份文件吸引了内阁大学士朱赓的特别关注。朱赓,作为一个经验丰富且见多识广的高官,通常不会对普通文件产生兴趣,但这份揭帖所触及的内容与六年前发生的《忧危竑议》事件紧密相关。这一连串事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吕坤,当时的山西按察使,他编撰了一部名为《闺范...
《续忧危竑议》一文则直接将问题公开化,说万历皇帝向改立福王(朱常洵的封号)为太子,还说皇帝之所以重用朱庚为内阁大臣,庚者,更也,意在改日更立。至于另一名内阁大臣沈一贯,由于这个人阴险狡诈,向来是有福独享,有难不当,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尽管在第一时间,万历皇帝立马站出来,发布谕令、紧急辟...
续忧危竑议的作者是明朝文学家李时中。这部作品是李时中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明朝中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危机。李时中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年间,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李时中深感国家危亡之痛,于是以笔为剑,通过《续忧危竑议》一书...
郑福成曾被问及为何时常忧虑。他回答道,当今之世,实如贾谊所言,正是火灾隐于柴堆,危机四伏之时。有人疑惑地指出,郑福成的担忧似乎有些过分。难道是担心储君安危?郑福成点头表示同意。太子有其官属,官属不全,正是寓含着未来变动之意。问者追问,未来会立谁为太子?郑福成回答,是福王。母爱...
人们看到《续忧危竑议》竟然毫不避讳地议论当时朝政中最敏感的话题,都感到震惊不已。为了侦破妖书案,东厂、锦衣卫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逮捕行动,先后被捕入狱的有锦衣都督周嘉庆、僧人达观、医生沈令誉、四川渠县训导阮明卿、礼部右侍郎郭正域的仆人毛尚文等人。然而,周嘉庆和阮明卿等人很快被释放,而其他人则陷入...
或有问于郑福成曰:今天下太平,国本已固,无复可忧,无复可虑矣。而先生常不豫何也?郑福成曰:是何言哉?今之事势,正贾生所谓厝火积薪之时也。 或曰: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得无谓储宫有未安乎?曰:然。夫东宫有东宫之官,一官不备何以称乎?皇上迫于沈相公之请,不得已立之,而从官不备,正所以寓他日改易...
内容提示: 续忧危竑议 或有问于郑福成曰: 今天下太平, 国本已固, 无复可忧, 无复可虑矣, 而先生常不豫,何也? 郑福成曰: 是何言哉? 今之事势, 正贾生所谓厝火积薪之时也。 或曰: 亦太甚矣, 先生之言也, 得毋谓储宫有未安乎? 曰: 然。 夫东宫有东宫之官, 一官不备, 何以称乎? 皇上迫于...
妖书,指的是《国本攸关》一书的序言《国本攸关续忧危竑议》。此书于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由东厂太监陈矩上奏给皇帝御览。其后,此书引发了著名的“妖书案”。作者身份不明,根据定案结果,被认定为皦生光,最终被判凌迟。妖书案与红丸案、梃击案并称为“明史三大案”。妖书案的起因是《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