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起义条件成熟了。1949年9月19日,以董其武为首的绥远军政干部和地方各族各界代表39人联名通电举行起义,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蒋介石反动集团,走到人民方面来。起义部队自1950年2月21日起,在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领导下进行整编,至4月10日改编成人民解放军,董其武任兵团司...
驻绥部队指挥所的历史功绩在于,作为绥远部队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在北平和平解放的推动下,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绥远方式”。在团结绥远境内部队、反对分裂和西逃、稳定社会秩序、忠实执行傅作义和董其武的指示、最终领导绥远实现和平起义发挥了积极作用。归绥指挥所从成立之时起,就是一个特殊和临时的...
其实,早在《协议》正式公布前,绥远地区的特务们,就已经打起舆论战,他们大肆散布各种谣言,说什么“美国海军司令白吉尔,就要率领舰队打过来了;在缅甸训练的几十万军队也要回国参战了;绥远部队再学习,再改造也没人要,等战争结束后,再来算老账。”等到《协议》公布以后,根据蒋氏的指令,原华北“剿总”调统...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在绥远起义,没有其他出路的鄂友三只能跟随,所部改编为绥远骑兵第四师,他仍是师长。奉命去改变的解放军首长跟他还是老熟人,即当年的大青山支队司令员姚喆。虽然曾经有血仇,但姚喆还是以组织纪律为先,专门对鄂友三说:既往不咎,回头是岸。当然,政工干部还是要有的。为了给绥远骑四师...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给这种办法起了个名儿,叫“绥远方式”。然后呢,在中共中央的帮忙下,大家伙儿一块儿努力,绥远那边的军队和人员就真的起义了,咱们想要的结果也都达到了。这个“绥远方式”真是挺好的,它让咱们少死了人,少丢了东西,也没让社会乱起来,算是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一种特别办法。...
1949年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后,驻绥远的董其武秘密来到北平,与傅作义碰了面。不久前,绥远宣布了起义,并且起义的队伍全都 intact 地保留下来了。不过,程潜和陈明仁发动起义后,大概一半的部队在途中散了伙。毛主席听说绥远部队能一个不留地保住,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后来毛主席跟程潜提起那事,程潜不禁感叹:...
1950年2月,绥远起义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张世珍升任第37军军长。在普遍晋升的氛围中,张世珍的提拔尤为突出。此任命既是对张世珍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在绥远起义贡献的表彰。他从士兵到军长,人生轨迹犹如中国近代史的缩影。绥远起义这段历史或许今已鲜为人知,但它对新中国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
1949年4月1日,傅作义通电全国,宣布“北平的起义,就是顺从人民意愿”。这是在为绥远的起义打铺垫,同时也给绥远的官兵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同年6月中旬,解放军派出联络员前往绥远,董其武很热情地接待安排,但是这些信息被国民党特务部门知晓后,在暗中使了不少坏。国民党特务秘密拉拢刘万春、鄂友三等不愿起义...
在宣布起义的电文里头,傅作义故意没把自己的名字给写上。他打算把绥远起义这份大功,留给董和孙这两位。说到被抓的陈长捷,傅作义老想着帮他说话,让他到功德林那边好好改过自新。所以在1959年那会儿,陈长捷总算是得到了特别释放的机会。这感情,程潜感慨万分,直说他们就像亲兄弟一样,关系铁得很,跟手脚一样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