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毛苣 绢毛苣(Soroseris glomerata (Decne.) Stebbins)是菊科绢毛苣属植物。
绢毛苣的效果 功效 为菊科植物绢毛苣的全草。跌打损伤,咽喉肿痛,风湿疼痛,炎症发烧。 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风湿疼痛,炎症发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绢毛苣,隶属被子植物,菊科,绢毛苣属。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生于海拔3200-5600米高山流石滩及高山草甸。照片摄于白马雪山。 如果不开花,菊科的绢毛苣颇有几分远亲雪兔子的风采,地上茎极短,裹着密毛的叶片团成一个毛茸茸的“莲座”。除了向上生长的叶片外,一些叶片几乎贴地生长,相对稀疏的白色绵毛覆...
绢毛苣:躺平了,再来一段APT!【天冬博物日志】 2.4万次观看 · 5小时前· 发布于 北京 赞赏 13 16 51天冬博物日志 微博知识+ 奇妙生物圈天冬 83.4万粉丝 · 王辰,科普作家,生态及自然摄影师。 关注16条评论 同时转发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绢毛苣属(学名:Soroseris Stebbins)是菊科下的一个属,总苞片2层,外层2枚,内层4-5枚,有6种分布在中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态特征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有时粗厚而中空,或茎极短缩或无茎,有时有直立的地下茎。叶沿茎螺旋状排列或在茎基或根端排列成莲座状,羽状分裂或皱波状锯齿或不分裂,叶形...
羽裂绢毛苣(学名:Soroseris hirsuta (Anth.) Shih)是菊科绢毛苣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叶长3-15厘米,宽0.3-2厘米,总苞片2层,外层2枚。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四川、甘肃等地,生长于海拔2800米至53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高山草甸、多石山坡及流石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形态特征 多年生...
常常能在高山草甸和灌丛,甚至冰川石缝之间找到它们的身影,其海拔高度通常在4980到5450米之间。除了这些地区,皱叶绢毛苣在邻近的国家也有分布,例如在锡金和不丹,以及尼泊尔等地,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一物种的模式标本就是在锡金地区采集的,这进一步证实了其广泛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多样性。
绢毛苣是中药材的一种,在我国古代的古医书就拥有 针对绢毛 苣的记述,绢毛苣能医治许多 的症状,并且作用也十分全方位, 我们要灵活运用它。 特异别称生产 扫工色尔布(藏名)特异来源于生产 为菊科绿色植物绢毛苣 的 狼把草 。7~9 月採收。特异原形状生产 多年生长 草本植物,有乳白色奶水,高 4~25 公分。
羽裂绢毛苣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形态特征独特。它的茎直立,但相对较短,高度通常在15厘米左右,直径可达1厘米,无毛。根部呈倒圆锥状,可达1厘米直径,垂直深入土壤。叶片呈披针形,长度在7-15厘米之间,宽度1-2厘米,顶端尖锐,基部则向下延伸成宽叶柄,边缘呈现出羽状裂或锯齿状。主脉和叶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