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给事中”职位,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是一个特例。它既代表了皇权尊严,又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了解这个官职的职责权限,确实会让人对大明治世产生了解和好感。给事中之设,源于洪武年间。为了防止六部权力过大,特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之。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科,每科设都给事中、左给事中...
通俗的说,明朝给事中不再隶属于其他单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虽然设在六部之下,也就是“吏、户、礼、兵、刑、工”下各设一个给事中部门,各部门设置的人数不等,通常在十人以内,比如分掌吏部的就叫吏科给事中,但不归吏部管理。六科的掌印长官是七品的“都给事中”,下有“左、右给...
六科给事中,明清“谏言、监察”官职名,言官,正五品、正七品,源于给事中。历史背景 明代给事中不再隶属于其他单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由于给事中分掌六部,故称六科给事中。六科的掌印长官都给事中不过是正七品,下有左右给事中为从七品,另还有给事中(从七品)若干,各科人数不同,但六科的权力...
给事中 [ jǐ shì zhō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ǐ shì zhōng ] 官名。秦汉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六科给事中是直属于皇帝的独立监察机构。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的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 与内外衙门并无行移”,直接对皇帝负责, 有自己的官衙。六科在工作中与都察院的十五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上疏互驳, 皆控御前”,皇帝做裁决。 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职能 明朝六科...
明朝六科给事中制度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门下省和中书省的给事中。门下省和中书省是唐宋三省六部制中的两个内省,分别负责封驳章奏和起草诏令。给事中是门下省和中书省的中层干部,正五品,比六部的中层从五品郎中略高。给事中的职责是“出纳帝命,封驳章奏”,即对六部的奏章进行审核,提出意见,然后...
虽然六科给事中只不过是正七品的官员,但他们却能参与到决策圈中去,与高级官员们商讨国家大事。他们的出现,可以很好地牵制朝廷中的不同利益集团,起到了平衡的作用。监察百官,充当言官 朱元璋从建立明朝开始,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包括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
简单理解,六科给事中不是六部的“下属”,而是“平级监督”,工作职责就是挑刺、弹劾、不让权力失控。据《明史》记载,大到内阁票拟,小到地方修渠,六部的动作都在给事中的监督范围内。发现问题,直接弹劾,不看职级。更重要的是,六科给事中还掌握了一个堪称“核武器”的权限——“封驳权”。皇帝的命令下达...
六科给事中属于独立机构,不隶属任何一个部门。六科掌印官为“都给事中”,下有左给事中、右给事中,同时还有若干名给事中。这些给事中的官职只有七品,而且在本科当中,都给事中与给事中也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彼此平等,必要时候会互相弹劾。六科给事中是对六部的日常工作行使“监察权”,这就是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