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又称结果论,是伦理学中的学说,指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该行为就总体而言是否达到最高内在价值(参阅价值学[axiology])来决定,即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结果主义相对于绝对主义。绝对主义(代表人物康德)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只需注重...
在结果主义的观念中,人们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对自己和他人所产生的结果来评判。当一个人在做决策时,可以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追求最大化个人利益的结果;也可以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尽可能地使得他人受益。在这种情况下,结果主义并不给予道德标准的评价,而是着眼于最终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伦理反思 然而,结果主义在实际应用...
1. 结果主义,或称后果论,是伦理学的一个流派,主张行为的道德性应基于其结果,特别是行为的后果是否带来内在价值的最大化。简单来说,结果主义认为,带来快乐的行为是正确的,带来痛苦的行为是错误的。这种理论有多种形式,包括古典功利主义,即以行为的快乐与痛苦净效应作为判断标准。2. 相对于结果主...
绝对主义与结果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评判道德行为的标准不同。结果主义:- 评判标准:结果主义认为一个行为的对错主要取决于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即,如果一个行为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或达到最高的内在价值,那么这个行为就被认为是道德的。- 道德推理: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过程侧重于对行为后果的预测和评估。
根据结果主义的观点,一个行为被认为是道德的或正确的,取决于该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否产生积极的结果。这与其他伦理学理论,如义务论和德行论相区别,后者更注重行为的本质或动机。 以下是一些结果主义的例子,以帮助阐明这一伦理学理论的思想和应用: 1.救人性命:根据结果主义,救人性命是一种道德行为,因为它产生了积极...
🔍首先,结果主义可能会让我们忽略行动本身的内在价值。比如说,如果某个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个行动是“坏的”或者“不道德的”。但实际上,对行动的评价不能仅仅依赖于结果。有时候,过程本身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结果主义有时会导致我们为了追求“正确”的结果而忽略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可以称之为完全规则——结果主义的道德理论只根据结果的好坏来选择规则,然后声称这些规则决定了哪些行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乔治·贝克莱可以说是第一位规则结果论者。他写道:“在制定一般的自然法则时,我们必须完全以人类的公共利益为指导,而不是以我们生活中的普通道德行为为指导。规则是为人类的利益而制定的;但...
结果主义,较之功利主义更为全面,强调行动旨在获得最佳结果或最大成果。当代讨论聚焦于"偏好满足"这一内在价值的最终目标——即满足个人欲望。同时,人们关注结果的分配,探索是否平等分配利益更佳,以及利益总和或平均值增加时,是否应分配给所有人。行为结果主义倡导实施能带来最优结果的行为,而规则结果...
以下是对结果主义者心理特点的详细分析: 1. 目标明确且坚定 结果主义者通常拥有清晰而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行动的方向,还成为了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和决心,不容易被外界的干扰或困难所动摇。 2. 重视效率与成果 对于结果主义者而言,时间和资源都是宝贵的...
结果主义强调,如果一个行为的结果是好的或有利的,那么这个行为就是道德上正确的。 结果主义有两种不同的形式:规则结果主义和行为结果主义。规则结果主义认为,行为正确与否取决于其是否遵守了一定的规则或法律,例如道德规范、人权和法律条款等。与之相反,行为结果主义则注重行为本身的结果,而不是符合规则与否。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