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结合率(binding rate of plasma protein, BRPP)系指药物吸收入血液后,多数与血浆蛋白结合,治疗剂量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在正常情况下,各种药物以一定的比率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血浆中常同时存在结合型与游离型。而只有游离型药物才具有药物活性。当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的药物分子...
叫做乘法交换律 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也是众多简便方法之一。 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 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其中对于极高蛋白结合率的化合物,试验的微小偏差即会对结果造成较大的相对偏差,此时还需要同步优化精密度更高的LC-MS/MS、放射性等检测分析技术。
相比于半衰期、达峰时间、生物利用度等「明星」指标,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往往并不起眼;很多人即便注意到这一指标,也难以准确解读其意义,甚至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空泛的数字。 然而,如果对血浆蛋白结合率这一指标缺乏足够的认识,某些临床情况下则可能引发严重...
加法结合率 加法结合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法则:a+b+c=(a+b)+c=a+(b+c)可用来进行简算,如789+150+850=789+(150+850)=789+1000=1789 比按照顺序一步步地加方便
特异性结合率(specific binding rate)是201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核医学名词。定义 标记抗原(抗体)或配体与对应的抗体(抗原)或受体结合占标记物在反应系统中总结合量中的百分比。为特异结合除以特异结合和非特异结合之和的比值,即特异结合/(特异结合+非特异结合)。出处 《核医学名词》第一版 ...
头孢地尼对多种细菌有广谱抗菌活性,包括G+、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且具有抗生素后效应,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清除。另一方面,利福平的蛋白结合率为80%~91%,口服后迅速分布至全身,包括脑脊液,尤其在脑膜炎症时,药效增强。螺旋霉素片的血清蛋白结合率较低,但组织分布...
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通常是指某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它反映了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亲和力。当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它们可以以游离态(unbound)或结合态(bound)存在。游离态的药物可以通过细胞膜渗透进入细胞并发挥药物效应,而结合态的药物则无法通过细胞膜。因此,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对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结合率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普温、低温、高温和微波等。普温法是将反应物放入pH 8.0的中性缓冲液中,在常温下测定其结合率。低温法是在4℃下测定反应物的结合率,用于测定物质与大分子结合的稳定性,以及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高温法是将反应物放入pH 7.0的缓冲液中,在50℃的高温下测定其结合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