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英文: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是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经济体制的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至2008年,总体市场化...
所以针对2024年的经济工作,相比于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如何去进行经济改革更加重要。二、2024年,四大改革方向 从这一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中,柏年就梳理出了四大经济改革方向:分别是:扭转预期、优化产业、改善分配、健全保障。第一点,要扭转出口和地产的下行预期。出口方面,最近2个月政府部门已经在加紧行动。
是财税改革。地方政府再也不能随意“挖中央的墙脚”,分税制让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幅提升。国企改革如雷霆出击能卖的卖,能转让的转让,国企职工人数大幅减少,市场竞争机制逐渐形成。虽然改革造成了巨大的阵痛,但这些“刮骨疗法”让中国经济从泥潭中爬了出来。2025年的中国呢?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经济困局与当年有本...
以改革促创新,以新质生产力促发展 尽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力度较大,但当前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要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增长潜能,改革落实更为关键。为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政策取向发生转变,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释放创新活力和增长动能,改革成为促增长的“强基础”和...
经济改革(俄语:перестро́йка,国际音标:[pʲɪrʲɪˈstrojkə])是指前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自1987年6月起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政策介绍 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治改革开放性(Гла́сность)共同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国内政策的关键词。перестро...
经济政策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
一个重点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体制机制上,可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落实落细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多项消费惠民政策出台实施,...
工作中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顺畅流动,有效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兼顾上下游各环节,强化各领域改革协同联动,实现价格合理形成、利益协调共享、民生有效保障、监管高效透明。坚持问题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