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顾问以经注律是什么意思啊 国学顾问 “以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一种独特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用儒家的经典之义来解释和诠释现有的法律条文。儒家学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之中,既是对封建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改造,也为法律领域带来了新的儒家化气息。 具体来说,“以经注律”有着深远的...
“以经注律”与“引经入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法学理论与实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及区别阐述: 一、以经注律 定义:“以经注律”,是指用儒家经典(主要是《春秋》等)的义理来解释和补充法律条文,使法律条文更加符合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这种方法强调...
以经注律是自春秋战国至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封建立法、司法活动主要经历了"引经决狱"、"以经注律""以经立法"这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反映了当时律学的发展脉络。以经注律的盛行时期是魏晋时期。以经注律是引经决狱的产物。所谓引经决狱,就是以儒家经典,如《春秋》等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到了...
1. 以经注律是一种法律观念和实践,它涉及在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适用过程中引用儒家经典作为依据。这反映了儒家思想对法律制度的影响,也是法律儒家化的关键方面。2. 在东汉时期,以经注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者如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等人对汉律进行了注疏,使法律条文更加符合儒家经义。3. 礼法...
引经决狱和引经注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司法实践和法律解释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下是两者的详细区别:一、定义与背景引经决狱定义:指中国古代官员在审判案件时,引用儒家经典(如《春秋》等)作为判决的法律依据或参考标准。 背景:这一做法主要盛行于汉朝,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
引经注律的名词解释引经注律的名词解释 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郑玄的“以经注律”及其法律观 点王 应 珍郑 玄 简介郑玄 (1 2 7 一 2 0 0),字康成,东汉末 期北 海高密 ( 今属山 东省 ) 人。幼年 时曾为 音夫( 乡官名,职掌 听讼 及收取峨税 ),不久弃去,入太 学受业。在外 游学 十余年,先后从经 师第 五 元先、张恭祖、马磁等学习今 文经 与古文...
也体现在法律的适用和解释中。在礼法结合的观念下,道德和法律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总的来说,以经注律主要关注的是通过引入儒家经典来解释和适用法律,而礼法结合则更注重将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促进。在...
自汉武帝以来,实行经义决狱,后又兴起以经注律之风。《晋书·刑法志》载:“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言数益繁,览者益难。天子(魏明帝)于是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上述现象( ) A. 适应...
郑玄注:“人民,谓刑人、奴隶逃亡者。” “人民”曾和货物、六畜、奴婢意思相近,但随时代发展、阶级分化、语言坏境变化,词义发生相应变化——作者注。 以上这些简单例子只是为了说明郑玄对法律概念的解释具有准确性和明晰性的特点。 郑玄以经注律的法律思想,礼法并用的法制原则,与时俱进的法律解释,对汉代以及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