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了孔子时代,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诗”已经不常歌唱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3.给《诗经》作解释的“大序”和“小序”。 解释《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以说《诗经》先从诗的源头说起。一、诗的源头——歌谣 歌谣的产生 歌谣的形式——徒歌,随口唱;乐歌,随乐器唱。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叫复沓,以表情为主,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的生命,节奏建立在这里面。最初的诗——歌谣记录下来,是最初的诗。太师搜集各地乐歌,增加重叠的字...
《经典常谈》之《诗》第十二卷的主要内容概括:(1)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歌谣和乐谱,教李延年作协律都尉,负责整理,以备传习唱奏,即“乐府诗”。(2)北宋郭茂倩搜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不合乐的歌谣及模拟之作,称《乐府诗集》。(3)沈约《宋书乐志》称汉乐府为“古辞”。(...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此类诗歌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的反映。怨刺诗。西周末年,朝纲废弛,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如...
诗经(一)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
诗经的主要内容 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 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 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 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欺辱及被遗弃...
【初中名著】朱自清《经典常谈》之《诗经》第四 《诗经》第四 内容要点梳理 由来: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主要内容如下: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是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灶燃让是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唱歌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
(五)《诗三百》的主要内容 1.太师搜集符合贵族口味的歌儿; 2.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 3.讽谏、颂美等的献诗,可以说是政治的诗。 太师们保存下来的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300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衰,平民渐抬头,乐谱亡佚,但...
二、经典介绍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