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宝典分为三个部分:律藏、经藏和论藏。律藏 律藏记录了比库和比库尼生活的戒律。它详细的记载了佛陀所教化的戒律和道德生活的渐次进展。它也记载了佛陀弘法的生涯,也间接的记载了当时印度的历史、风俗、习惯、艺术和科学等有价值的史料。佛陀证悟后的二十年内,并没有订立任何戒律。后来僧团逐渐庞大,所带来...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为玄奘法师,但常被误会这是玄奘专有的称号,实际上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尚有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
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个种类。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
三藏指的是经藏、律藏、论藏这三类。经藏:是梵文的意译,主要是讲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说教以及言行,大多佛经属于这一类,比如《无量寿经》、《金刚经》等。律藏:主要讲修戒的部分,讲的是佛弟子的戒律以及教团规则,比如《四分律》、《梵网经》等。论藏:主要讲修慧的部分,一般是佛的弟子所说,比如《...
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向法、胜法、论。原指有关教法的研究,例如研究律藏者,称为阿毗奈耶,后来广至对经、律二藏的论述,乃至以论解论者,都称为阿毗达磨。经、律、论三藏配合戒、定、慧三学。经重点论述定学,律重点论述戒学,论重点论述慧学。藏就是宝藏,...
简单来说,论藏就是佛门弟子对佛法的理解和思考。 形象点比喻,就像学习一样: 经藏: 就像老师讲课的课堂笔记,记录着老师传授的核心知识。 律藏: 就像学校的校规校纪,要求学生遵守的学习和生活规范。 论藏: 就像学生写下的课堂笔记,记录着对老师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当然,经、律、论三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
佛教圣典分为经、律、论三藏,其中律藏的梵语是「毗奈耶」、原义「灭」,意指持戒可灭身、口、意三恶业,因「毗奈耶」的意义与汉字「律」相通。古时天竺大小二乘的僧团皆遵守传承自部派佛教的五部律;这分别是:一、法藏部的《四分律》;二、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三、大众部的《摩诃僧只律》;四...
“三藏”既然代指佛教经典,那么在佛教僧人中对精通经、律、论的高僧法师就被尊称为“三藏法师”,用来表示对佛门中深得佛法道义的尊敬的历史上的“三藏”并非只有一人,在《高僧传》中便记载着两位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求那跋摩于京都译出”“僧伽跋摩,少而弃俗。清俊有戒德。……号曰三藏法师”。而玄奘之所以和...
“三藏”既然代指佛教经典,那么在佛教僧人中对精通经、律、论的高僧法师就被尊称为“三藏法师”,用来表示对佛门中深得佛法道义的尊敬的历史上的“三藏”并非只有一人,在《高僧传》中便记载着两位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求那跋摩于京都译出”“僧伽跋摩,少而弃俗。清俊有戒德。……号曰三藏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