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以演唱乱弹为主,是明末清初的南戏,传播中融入诸暨地方官话、民间俚曲,逐步发展、衍变成的一种乱弹剧种,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江南地方戏曲的代表之一。 诸暨西路乱弹陈列展示馆 “祠庙社戏多演《琵琶记》。陆游诗‘沿村听唱蔡中郎...
绍兴乱弹的艺术特色 口严晓兵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有腔”,“听之最足荡人”,表演细腻婉弹者也,乃余独好之”。这说明当时 这么一段话:转、飘逸潇洒,绝不是大敲、大叫、乱弹已在不少地方流行了。 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大跳。一个新兴剧种的发展,须经几 ...
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最具代表的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等。绍剧是一种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调的绍兴地方...
绍兴乱弹兴起之后,流行于绍兴府属各县,大约在正宫调乱弹阶段。由于组班的地域不同,成员各异,加之演出性质的区别,形成了绍兴乱弹戏班的一些分支。如紫云班、沿山班、道士班、孟姜班,以及以坐唱形式为主的斋堂班等,使得乱弹更深地扎根于绍兴这个戏剧之乡,从而扩大了绍兴乱弹的影响。绍兴乱弹主要流...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绍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流行
西路乱弹亮相绍兴非遗集市 宋韵腔调,非遗新潮;文艺星火,赋美生活。双十一当天,第八届绍兴非遗集市在迪荡湖畔如期举行。继上届非遗集市首设县级非遗专场推介活动以后,本届集市继续增强市县两级联动及地区特色非遗资源展示——在诸暨非遗推介专场上,绍兴五大...
绍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1]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现为上虞区),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最具代表的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等。[2]绍剧是...
百度试题 题目绍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 A. 秦腔 B. 吕剧 C. 曲剧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秦腔 反馈 收藏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一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一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一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和上海一带,因其形成于绍兴,并以绍兴地区各县为流行中心,1953年定名为绍剧。 绍剧的主要唱腔曲调为〔二凡〕、〔三五七〕和〔阳路〕。绍剧剧目颇为丰富,例如《龙虎斗》、《女吊》。绍剧后期也发展了部分取材于《西游记》的猴戏,名演员六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