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灵枢 终始第九音频:00:0015:23 终始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
终始第九原文以及译文 一、【原文】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九篇终始 黄帝内经灵枢篇《终始》说明针刺十二禁。叙述了各经气血将绝时所出现的症状。 一、针刺疗法,必须首先掌握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生理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脉象与症状等情况,制定虚补实泄的治法。 二、针刺要求针下得气,以达到气血阴阳的调和为目的。 三、指出循经近刺和远道刺法的原则,并说明针...
故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言阴阳之气,无虚实之倾移,则当取之其经。所谓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盖言阴阳之气。已无虚实,则脉应和调矣。脉不调者,所生病也,故当取之其经。故曰脉大如其故者,谓阴阳之气,已如其故而无盛虚;坚不坚者,经脉所生之病。尚未平也...
(原文)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译文)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遵循着自然界的演变法则。现在,就让我根据自然界的规律,来谈一谈终始的意义。所谓终始,是以人体的十二经脉为纲纪,通过切按寸口脉和人迎脉的脉象,来了解五脏六腑之阴阳有余或是不...
(迎随补泻法:《灵枢·终始第九》中说:“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迎随补泻现在的应用方法是根据血脉的流行方向而定,即所谓顺其血脉流行的方向为补,逆其血脉流行方向为泻。根据经文原意,所谓迎随并非是单指血脉...
《黄帝内经》灵枢 ● 终始篇第九 *导读:【题解】本篇列举了三阴三阳经各自之病证在人迎与寸口部位的脉象表现,及其在治疗时的补泻方法,取穴数目,以及针刺的间隔日期等…… 【题解】本篇列举了三阴三阳经各自之病证在人迎与寸口部位的脉象表现,及其在治疗时的补泻方法,取穴数目,以及针刺的间隔日期等等,说明了...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篇第九(原文) 《黄帝内经》灵枢 ● 终始篇第九(原文)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原文如下:针刺总则: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
终始篇第九 模糊搜索 精准搜索 文献搜索 类别 药材 方剂 中成药 书籍 书籍章节 试题 文章 腧穴 术语 模糊搜索 首页/书籍/灵枢识/ 终始篇第九 马云:终始本古经篇名,而伯乃述之。故前根结篇有云: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此又曰:毕于终始。故知其为古经篇名也,按首无起句,当同前篇,俱为岐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