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一首山水诗。 《全唐诗》此诗题...
诗词故事|《终南望馀雪》——就不听考官的话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祖咏所作,祖咏与王维交好。但他终身流落不遇,境况落拓,王维曾赠诗述说这一情况: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其境况可见一斑。这是祖咏的应...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濛濛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中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
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
这首诗的大意是:从长安城南望,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景色秀美。终南山高耸入云,阳光照耀下,皑皑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山顶上的树林表面被夕阳微光染红。黄昏笼罩了整个长安,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据记载,这是一首应试诗。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
《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的整体印象。次句写终南山的余雪,由于阴岭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其上的皑皑积叶仿佛浮在空中。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目,“霁”字真实...
是的,就这首诗而言,的确意满而尽,没有了再发挥的余地。题作《终南望馀雪》,一个“望”字,便定格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人在长安城,望处是终南,相去六十里,却能看见雪,当时的能见度,该有多高呵!可以想象,终南之巅,“惟馀莽莽”,是何等样的养眼风光!
终南望馀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