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1)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通透性实验,发现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 结论:细胞膜是由 脂质 组成的。(2)科学家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亲水“头部”疏水“尾部”①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
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1)材料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结论:细胞膜是由___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的结构的探索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证明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
科学家对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提出假说和科学验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 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枣糕” 能体现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布,但不能体现流动性;B错误。
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 (1)1895年,___:发现___。由此推测: ___。(“相似相溶”) (2)利用___,制备纯净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确定: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___和___,其中___含量最多。 (3)1925年,将上述红细胞中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的表面积的___,由此...
[解析]解:A、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但没有证明脂质的具体成分,A错误;B、科学家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离心分离,从而提取纯的细胞膜,B错误;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蛋白质-...
科学家在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假说,学习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后,某同学作如下比喻欠妥的是( ) A、把静态的三维结构比作“三明治”或“三合板” B、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比作“枣糕”如图1所示 C、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比作“正在煮着的粥”如图2所示 ...
【解析】糕和粥中的小米是主体,类似于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磷脂分子,而镶入小米中间的大枣就相当于蛋白质分子。从细胞膜流动性特点来看,糕中的大枣和小米的位置固定不变,而粥中的大枣和小米都是可以运动的。从这一点来看,粥更像流动的细胞膜,其中一个个冒出的小泡有点像分泌小泡。练习...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的结构的探索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C.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