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进一步展示了这一现象如何影响细菌在某些抗生素作用下的生存能力。他们通过给大肠杆菌施加特定压力,或操控凝聚体形成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诱导其形成内部凝聚体。随后,他们测试了这些细胞膜的电荷变化,并将其暴露于抗生素中。结果表明,凝聚体的形成使某些细胞膜带上了更多负电,这直接影响了细...
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膜分裂机制的理解,也强调了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在细胞运输中的广泛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应对细胞内环境变化时,凝聚物的动态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自Scott Emr教授在2001年发现了首个ESCRT复合体以来,一系列的研究揭示了ESCRT途径及其在细胞蛋白质分选、细胞分裂、病毒逃逸等的重要机制。FREE1的相分离与...
(上)DNA位点在细胞核不同位置表现出显著的粘弹性异质性(下)工程化的凝聚体界面对粘附的目标位点施加力。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光诱导的Corelet系统来在细胞核内生成凝聚体。具体来说,他们将能够触发相分离的固有无序区域(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IDR) 与目标蛋白融合,利用光激活系统生成凝聚体,并通过这些凝聚体...
细胞膜电位的调节与离子通道密切相关,因为膜电位对细胞内电化学环境非常敏感,因此凝聚体的形成可能会影响膜电位。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含有或不含RLP凝聚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发现含凝聚体的细胞膜电位显著超极化,其荧光信号比不含凝聚体的细胞高出7.5倍至10倍。此外,凝聚体还导致膜电位的变异性增大,这表明凝聚体通过调节...
在9月10日发表的研究中,杜克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生物凝聚体对细胞活动的影响远超其直接物理接触的范围。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生物凝聚体可能是一种细胞内部调节电化学平衡的机制,这种调节作用甚至可以影响细胞膜的特性,进而影响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图1 细胞中的多种液-液相分离介导形成的凝聚体【1】 活细胞中所有结构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时序以及空间调控,这其中就包括诸多由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特性所介导形成的凝聚体【1】,比如核仁、Cajal小体以及应激颗粒等均是通过富含内在无序序列的蛋白质或核酸生物分子网络形成的(图1)。但是一直以来关于液-液相分离在...
生物大分子凝聚体(或称无膜细胞器)是细胞中主要由蛋白质或RNA通过相分离形成的通常具有液滴性质的基本组织单元,是有别于有膜细胞器的一类新型的细胞器,典型的凝聚体包括Stress granule、P body、核仁和生殖颗粒等等。这些凝聚体结构虽然没有磷脂双分子层,但是可以通过蛋白质和RNA形成表面与核心的分层结构 (如Stress...
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拓宽了相分离在生物学领域的功能研究范畴,也为我们深入理解细胞内膜系统的重塑提供了新的视角。图 展示了两种不同的 ILV 形成模型。左侧为传统观点,即通过 ESCRT 蛋白机器与 ATP 酶的协同作用来产生 ILV;而右侧则揭示了本研究的新发现,即凝聚体利用毛细力内陷 MVB 膜并切割膜颈,从而实现 ILV...
凝聚现象通常指水溶性生物大分子在临界浓度以上自发浓缩、最终从水中析出形成乳液滴的现象。这种凝聚体的物理本质是一种生物多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液液相分离(LLPS)的水/水型乳液,是构成液态无膜细胞器、核仁等重要细胞液态结构单元的物质基础。细胞中的凝聚体通常由固有无序蛋白所驱动,并与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类复合...
1.西湖大学与西湖凝聚体研究团队在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展示了基于凝聚体的ProteanFect核酸递送系统。 2.ProteanFect是一种非病毒、非电转、非脂质体的转染试剂,能够高效转染多种原代细胞。 3.该递送系统已成功制备mRNA-based CAR-T,并在肿瘤治疗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