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画是指将多个绘画元素或作品组合在一起的艺术创作方式。它是通过将不同的画面、形象、元素、色彩等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整体艺术作品的方式。组画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和媒介,如绘画、素描、水彩、油画、拼贴等。在组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和布置各种绘画元素的位置、色彩和形状来传达特定的主题、情感或概念。组...
今天小歪就和大家分享一套艺术奇珍:《胡笳十八拍》组画挂历。 挂历封面 关于画家 这套《十八拍》挂历出品过多种版式,由王仲清和吴性清绘制,他俩是一对著名的画家伉俪。 王仲清,四川成都人,早年得张大千、徐悲鸿指点,受益颇多,后去苏州读大学,就职于上海美术出版社,画过不少连环画,如《阿诗玛》、《苗山怒火》等。
经过对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寻找到工笔鞍马画的“断档发展史”。工笔鞍马画始创于唐,发展于宋,衰败于元。赵孟睥任仁发之后,除了乾隆年间有几位西方传教师“中为洋用”画了一批洋味十足的宫中御馬图外,竟难找到一幅中国画家完成的工笔鞍马精品力作。近七百年发展空间深深地激发我填补这一空白的愿望。几十年来...
平行组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欧洲的绘画传统。在中国的山水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多幅画作并列展示,以展示不同景点的连续性和变化。而在欧洲的绘画中,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经常将多个画作组合在一起,以展示不同场景或故事的连贯性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感受。Lot 147 颜文樑《西湖保俶塔》Lot 148 ...
《西藏组画》之《母与子》 陈丹青画作 布面油画(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油画的作者是谁?陈丹青,上海青年,彼时27岁,“文革”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批油画系研究生。 1980年,陈丹青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西藏组画》与罗中立的《父亲》并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西藏组画》与同...
《西藏组画》是1980年陈丹青的毕业创作在中央美院展出后外界给予的名称。其时他还是高考恢复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批油画系研究生,这套组画却成为其代表作。全画共七幅,是艺术家第二次进藏,于1979年至1980年间在拉萨和北京完成。最初陈丹青创作时并未对幅数进行预设,也没有想要作成“组画”,而是为了背离巨型...
《西藏组画》是1980年陈丹青的毕业创作在中央美院展出后外界给予的名称,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全画共七幅,于1979年至1980年间在拉萨和北京完成。最初陈丹青创作时并未对幅数进行预设,也没有想要作成“组画”,而是为了背离巨型的、单幅的、叙事的、主题性的创作模式,而一幅接着一幅画出《母与子》、《牧羊人...
戴洪,生死时年藉贯均不详。高宗乾隆时,任职内廷画院供奉。擅长山水、花鸟画。他的画,以笔路纤细,著色秾丽见长,曾和程志道、金昆、孙祐等人,合画清明上河图,精美绝伦,深蒙乾隆赞赏。偶尔也画水墨山水,用笔虽较开放,但仍不脱细谨作风。 清 戴洪 花鸟泉石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西藏组画 进城之一 西藏组画 进城之二 陈丹青谈未发表过的三幅《西藏组画》 1980年我毕业留校,翌年取出在拉萨期间早已画出的部分素描草图,继续创作——我当年最为迷恋的印象,便是藏人进城互拽衣袖以防走失的淳朴相:《进城之一》,画得是三位彼此牵衣行走的女孩;《进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