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略低于2022年的4.7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40本,高于2022年的3.33本。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合计为8.15本,高于2022年的8.11本。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中,有12.3%的人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还有9.9%的...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但纸质图书阅读仍很受欢迎;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据了解,本次调查继续沿用4套问卷进行...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读屏”时代,因为便捷、容载量大等特点,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元化阅读方式在稀释着不同阅读方式的占比,但并不意味着纸质阅读的消失。纸质阅读,依旧是人们读书的第一选择。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中,“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占...
虽然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低于2022年的4.78本,但阅读时间有所增长,和2021年的人均每天21.05分钟相比,增加了不少。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13.34期(份),较2022年的14.76期(份)减少了1.42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1.89期(份),略高于2022年的1.88期(份)。人均每天书报刊阅读时长合计为31....
项目研究显示,超八成(83.05%)读者每月至少到访公共图书馆一次,约九成(86.98%)读者主要通过公共图书馆获得纸质阅读资源;约八成读者主要参与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全民阅读活动,这表明公共图书馆深度嵌入读者阅读生活,成为读者不可或缺的阅读伙伴。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方面,广州市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底,...
图书盛宴点燃着全民阅读热情,背后更隐藏着市民对于以纸质阅读为代表精神文化的“求知若渴”。 捧起一本纸质书,有着太多美好 数字化阅读方式如此便捷,为什么我们还爱着纸质阅读? 选择纸质阅读,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守旧情怀,而是其中有太多美好的感受,让人难以割舍。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4.75本、每天23.38分钟!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略低于2022年的4.78本。人均每天读纸质书23.38分钟,比2022年的23.13分钟增加了0.25分钟。虽然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低于2022年的4.78本,但阅读时间有所增长,和2021年的人均每天21.05分钟相比,增加了不少。纸质报纸的...
从报告上来看,数字阅读的竞争力如此强劲,俨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以书籍、报刊等传统纸质阅读为主体的阅读方式正在面临冲击。然而,此时便唱衰传统阅读尚且言之过早。《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有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从成年国民...
项目研究显示,超八成(83.05%)读者每月至少到访公共图书馆一次,约九成(86.98%)读者主要通过公共图书馆获得纸质阅读资源;约八成读者主要参与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全民阅读活动,这表明公共图书馆深度嵌入读者阅读生活,成为读者不可或缺的阅读伙伴。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方面,广州市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底,全市实现通...
2023年上海市民纸质阅读时长正向增长,平均时长达到44.2分钟。纸质阅读率达93.7%。59.2%的市民表示,纸质书的书香和触感是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的,纸质书页翻动的声音和纸张带来的细腻触感共同营造了一种独特的阅读氛围。相较于其他市民群体,未成年人群体的纸质阅读表现突出,纸质阅读率达96.2%。61.5%的未成年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