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从而使介质不断的压缩和 疏松,故也称为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或疏密波, 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 横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 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 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三种类型。 纵波(P波):这是推进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是最先到达震中的地震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S波):这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是第二个到达震中的地震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纵波横波和面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VP > VS > VL。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1、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2、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km/s,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km/s,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
地震波简介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 5.5∼7 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
纵波横波和面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VP > VS > VL。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1、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2、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
(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地震预警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 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约为6千米/秒,破坏性最弱;横波传播速度约为3千米/秒,破坏性
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正确 ...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其中,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震动。在地震发生时,纵波是最早到达地面的地震波,其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因此纵波首先到达地面,造成地面上下震动。这种震动方式是由地震引起的,因此被称为“地震纵波”。纵波是一种弹性波,其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因为它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