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纳顿节是流行于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纳顿”土语原意为“游戏”,关于它的历史渊源,还没有发现文字记载。青海三川地区的官亭、中川等七个乡镇的七十多个村庄都过纳顿节。各地举行纳顿的顺序按庄稼收割季节的先后排列,从农历七月十二日的宋家纳顿开始,一村接一村...
纳顿节中的三国军傩戏和土族人对关羽的崇拜,是汉文化在土族纳顿节中的遗留,充分显示了土族文化和汉文化相融合的事实,是中华民族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力表征。 《杀虎将》又称《杀虢将》,是纳顿节中最后表演的一出傩戏,间接反映了土族先民的生活状况。在这出傩戏中,以...
纳顿节期间,方圆数十里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纷纷赶来,与土族人民汇聚到这狂欢的喜悦之中,分享丰收带来的喜庆! 如今的纳顿已经成为三川土族人民与外界的物资交流会、感情交流会,三川人民也借此走亲访友、谈婚论嫁、相互交流、联络感情。 在某种程度上说,...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人民的民族节日,庆祝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被称作“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三川及其周边地区的土族(也有少部分藏族和汉族民众参与)会举行这一庆典仪式,以二郎神及其他神灵为祭拜对象,进行傩舞(会首舞)和傩戏(面具舞)表演,达到祛病消灾、驱邪纳吉...
🌾土族纳顿节,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的传统盛事,始于农历七月十二日,持续至九月十五日,长达63天,被誉为“世界上zui长的狂欢节”。🔍关于纳顿节的起源,虽然尚无确凿的文字记载,但据学者研究,它可能起源于元代中期,并在明代早期得到完善。传说中,纳顿节与一位技艺高超的土族木匠有关,他曾被皇帝召去修建皇宫。木...
纳顿节是土族人民祭祀先人、感恩大自然、祈求丰收的重要活动,也是土族人民展示自己文化传统、增进团结和交流的重要场合。 纳顿节起源于土族的宗教信仰,主要祭祀土族的祖先和自然神灵。土族人民认为,祖先和自然神灵是他们生活的保护神,能够保佑他们平安健康、风调雨顺。因此,每年的纳顿节,土族人民会在自家门前或村庄广场上...
纳顿节,这个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的独特节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从农历七月十二日一直持续到九月十五日,长达63天的庆祝活动,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尽管关于纳顿节的起源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根据土族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这个节日可能与元朝初期成吉思汗军队途经三川地区的娱乐活动有关,或...
土族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土族特有的传统节日。“ 纳顿 ”,土语原意为 “ 游戏 ”,其历史渊源,尚未发现文字记载。三川地区七十多个土族村庄,都过纳顿节,举行时间顺序排列,一村挨着一村,由下川向中川, 上川转移。从农历七月十二开始,直到九月十五结束,历时六十三天,被人称为 “世界上最长的狂...
“纳顿”土族语意为“游戏”“玩耍”。 土族纳顿节是流行于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官亭、中川等7个乡镇70多个村庄的土族特有传统节日。纳顿节主要以村为单位轮流举办,举办顺序按庄稼收割的先后排列,从农历七月十二日的宋家纳顿开始,一村接一村,由下川到中川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