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纳西族使用的文字。原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另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叫哥巴文。用这些文字记下了不少诗歌、传说、故事和宗教经典等,但在群众中未能推广使用。简介 1957年3月,设计了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为基础的纳西拼音文字方案,并在同年召开的云南省第一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上...
东巴文,这一兼具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是居住在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纳西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其文字形态古朴原始,宛如文字历史的活化石,尽管形态古老,却能详尽地记录下纳西族的历史典藏。这种文字起源于《东巴经》,这部被誉为纳西族宗教典籍与百科全书的著作,因其由东巴(智者)世代相传而得名为东巴...
东巴文中的“马”字符,以其形象的描绘方式,展现了纳西族先民对这一动物的深刻认知与生动刻画。这一字符,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了东巴文在记录纳西族历史与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东巴文中的“喊”字符,以其独特的造型,反映了纳西族先民在表达声音方面的独特方式。这一字符不仅承载着语言的韵律,更蕴含着...
东巴文,亦被称为纳西象形文字,被誉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堪称文字的“活化石”。这一独特的文字体系源自中国西藏和云南地区的纳西族,由纳西人的智者(东巴)所创造并沿用至今。其形态原始,保留了人类文明文字起源的早期特征,同时拥有完备的纪录典藏,使得这一古老文字得以流传至今。东巴文的每一个图像符号...
东巴文是一种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记录典藏。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语言概述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
文字 纳西族由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一种是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serjellvjel),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又译为“木石之标记”或“木石之记录”),绝大多数的东巴经用这种文字写成。东巴所使用的另一种文字称“格巴”(ggeqbbaq,),它是一种表词的音节文字,当文字记录语言...
纳西族使用的文字独具特色,分为两种:一是象形文字——东巴文字,古朴而富有韵味;二是音节文字——哥巴文字,简洁而富有节奏。东巴文与哥巴文对照木板纳西东巴文,这一独特的文字体系,融合了原始纪事的图画元素与记录语言的表意功能,呈现出一种原始且生动的象形特质。作为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它堪称人类...
东巴文是纳西族从古至今使用的文字,纳西族分布于西藏的东部与云南的北部,当地语言把东巴文称为“司究鲁究”,意为写在木头与石头上的印记,也有人将其理解为用木头和石头刻画下来,看到什么就画下什么,这恰好揭露了其作为象形文字的原始本质。东巴文 东巴文的文字结构甚至比甲骨文还要原始,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意味...
汉字最初也是象形文字演化而来,历经千年,最初的形很难直接视觉读取。然而,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一种文字历经千年仍保留了象形文字的雏形——纳西族东巴文。东巴文被誉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