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不杀他的政敌魏征,反而发现魏征看问题目光锐敏,敢于仗义执言的优点,便任命魏征担任谏议大夫,专门给自己提意见,挑毛病,敲警钟。他们君臣二人,一个胸怀宽广,虚心接受批评,一个嫉恶如仇,不顾个人得失,互相配合,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唐太宗登上皇位不久,就对文武大臣说:“一个人要想看见自己的形...
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谏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谯黜,征曰:“陛下思闻得失,当恣其所陈。言...
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出自《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传》,根据句意的断句,翻译如下: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
贞观是年号,我个人古文很一般,我认为这句话就是以太宗的口吻说的 贞观年后,能 采纳忠诚的谏言,纠正朕的过错,为国家增长利益,只有魏征而已
大秦虽然法令严苛,但秦王能够从善如流,展现出充分的灵活性,嬴政就曾三纳忠谏。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246年,嬴政继位的第一年,“韩国的郑国”以修渠为名,实施疲秦之计。事情败露后,嬴政听从郑国之言,不加其罪,反倒顺势而为,成就精品工程,并命名为“郑国渠”,这是何等胸襟。一波稍平,一波又起,秦国宗室大臣以...
《新唐书》魏征传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徵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徵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徵可比。”帝曰:“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
由第一段“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可得出“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由第二段“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为善者福祚延长”可得出君主“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参考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君臣本应共同平定战乱,安危与共,如果...
#易无止境# 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贵言》,自身将要败亡的人, 一定不会采纳忠心劝谏的言论。 û收藏 2 评论 ñ1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星座命理博主 魏多亮信息咨询(武汉)工作室 投资人 魏多...
【解析】由第一段“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可得出君主应该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应该直言进谏;由第二段“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为善者福祚延长”可得出君主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参考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君臣本应共同安定天下,安危与共。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