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辣蓼,中药材名。本品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5~6月采收。功能主治为:治痢疾,便血,胃痛,疟疾,跌打肿痛。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来源 ...
⑦治扁桃腺炎:辣蓼茎叶适量,捣汁加温开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关节炎:辣蓼叶适量,开水泡片刻后搓揉痛处。(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将新鲜红辣蓼全草洗净切碎,按1:5的比例加水浸泡后,用文火煮沸1小时,过滤取汁后再煎,将2次滤液合并加适量糖浆和防腐剂,贮存备用。首次剂量为200...
【化学成份】辣蓼全草及根含挥发油,鞣质及黄酮类物质:水蓼素(Persicarin),水蓼素-7-甲醚(Persicarin-7-methyl ether),3’-甲基鼠李素(rhamnazi)及金丝桃甙(hyperin),又含蒽醌衍生物及蓼酸(polygonic acid)等[1]。 【药理作用】流浸膏及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红辣蓼和白辣蓼一般在外观、生长环境和用途上存在一些区别。 1、外观方面,红辣蓼的茎和叶通常呈红色或带红色斑点,叶形狭窄,边缘有锯齿状,花小而绿。而白辣蓼的茎和叶通常呈绿色,叶形较宽,边缘有波状,花小而白或粉红色。 2、生长环境方面,红辣蓼喜欢生长在湖泊、河流、溪流等水域边缘,常见于湿润的沼泽地带;白辣...
⑦治扁桃腺炎:辣蓼茎叶适量,捣汁加温开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关节炎:辣蓼叶适量,开水泡片刻后搓揉痛处。(江西《草药手册》) 【红辣蓼的临床应用】 红辣蓼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将新鲜红辣蓼全草洗净切碎,按1:5的比例加水浸泡后,用文火煮沸1小时,过滤取汁后再煎,将2次滤液合并加适量糖浆和防腐剂,贮存...
红辣蓼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以及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和作用。 1.消肿止痛 红辣蓼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对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的肿痛,使用红辣蓼外敷或煎汤内服,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1、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别名不同,红辣蓼的别名是琼柳草、蓼子草、斑蕉草、青蓼、蝙蝠草、辣马蓼、辣椒草等;而白辣蓼的别名是马蓼、假长尾叶蓼、假长尾蓼、山蓼等。2、红辣蓼和白辣蓼的形状不同,红辣蓼全株散布腺点和毛茸,茎干直立,或下部伏地,通常紫红色,节膨大,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广...
红辣蓼别名:水蓼、旱蓼、辣蓼草、饼药草。形态:一年生草本。地下根须状,主根黄褐色,老时红色。茎直立或斜上,高50—90厘米,圆柱形,红紫色,节处膨大,分枝稀疏。叶互生,纸质,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长4—7厘米,宽1 一2厘来,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常具腺点,叶面深绿色,背面稍淡。叶脉羽状。叶柄...
红辣蓼和白辣蓼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在别名、形状、高度和花期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在别名方面,红辣蓼的别名包括琼柳草、蓼子草、斑蕉草等,而白辣蓼则被称为马蓼、假长尾叶蓼等。这些别名反映了它们在民间的一些俗称和分类。其次,在形状上,红辣蓼全株散布腺点和毛茸,茎干直立或下部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