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余刚摄 走进江西瑞金叶坪布展一新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当年的《红色中华》报刊发的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再现了中央苏区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传递出一股至今依然奔腾不息的精神力量。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1931年11月至1933年4月,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此办公,距毛主席等领导人住地仅百步之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余刚摄 走进江西瑞金叶坪布展一新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当年的《红色中华》报刊发的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再现了中央苏区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传递出一股至今依然奔腾不息的精神力量。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9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红色中华”牌匾“回家”记》的报道。这是一块宽30厘米、高55厘米,由樟木和杂木拼接而成的旧木匾。上面镌刻着“红色中华”四个大字,牌匾左侧落款处清晰地写着“中央瑞金红军机关报戈丽书”,右侧时间为“民国二十一年冬月初七日”。作为新华社的...
她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由于要出刊物、报纸,我被调到《红色中华》当编辑兼校对……我每天要校对四版《红色中华》,差不多有12000字,还要编辑苏区的消息。点的是桐油灯,灯光很暗。这是我工作中比较艰苦的一段,那时苏区工作都是很艰苦的。” 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的展厅里,墙上展列着《红色中华》报早期负...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9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红色中华”牌匾“回家”记》的报道。 这是一块宽30厘米、高55厘米,由樟木和杂木拼接而成的旧木匾。上面镌刻着“红色中华”四个大字,牌匾左侧落款处清晰地写着“中央瑞金红军机关报戈丽书”,右侧时间为“民国二十一年冬月初七日”。
《红色中华》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办报 作者:李荣梅 《红色中华》是土地革命时期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该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1937年1月停发。5年多的存续期间,共发行324期。其发行量初期为1万份,最多时达4万余份,是苏区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内容:让尽可能多的群众“写...
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创刊于江西瑞金,初期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1933年2月7日,从第50期起,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合办的中央机关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中央苏区的瞿秋白克服种种困难,仍坚持出版了若干期,随后暂时停刊。这...
这是一块宽30厘米、高55厘米,由樟木和杂木拼接而成的旧木匾。上面镌刻着“红色中华”四个大字,牌匾左侧落款处清晰地写着“中央瑞金红军机关报戈丽书”,右侧时间为“民国二十一年冬月初七日”。 作为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光辉历史的见证,从江西瑞金到四川雅安,从雅安到北京,这块牌匾在历经90多年风霜洗礼...
1933年7月29日,《红色中华》推出“八一特刊”,发表了7篇文章。在第一版发表了苏区中央局常委洛甫(张闻天)在红校演讲的节录《“八一”与帝国主义战争危险》的专题报告。第二版发表了中央局秘书长邓颖超的《战斗的来庆祝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纪念》。她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红军的发展壮大:“六年前的八一,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