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瘰疣螈,为蝾螈科两栖动物。雄螈全长136毫米~150毫米,雌螈147毫米~170毫米。头部平扁,两侧脊棱显著隆起,无唇褶,体两侧各有1排球形瘰粒14~16粒。彼此分界明显。指4,趾5。尾较弱而侧扁,鳍褶较低。背面棕黑色;头部、四肢、尾部以及背脊棱和瘰疣部位均为棕红色或棕黄色。捕食蚯蚓、蜈蚣、步行虫、蜗牛等。
红瘰疣螈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其幼螈生活在稻田或水潭的静水内发育生长,具外鳃和平衡枝,成螈则是营陆栖生活,常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以昆虫和小型蛙类为食,每年的5~6月进入静水塘或水稻田内交配产卵。 如果评选“长相不凡、骨骼清奇”的物种,那么红瘰疣螈一定榜上有名。它的头部两侧显著隆起了两个“肉...
红瘰疣螈,这种蝾螈科的两栖动物,也被称为红娃娃鱼、娃娃蛇或红蛤蚡,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物。它们的成体全长大约在13-19厘米之间,雄性通常长约13.2厘米,而雌性则稍长一些,约为14.4厘米。红瘰疣螈的头部较大且扁,接近圆形,长宽大约相等。躯干则是圆形的,头吻端钝圆或平切而高。鼻孔靠近吻端,眼径较大,几乎与吻...
近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马街镇,有摄影爱好者在村头沟渠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瘰疣螈。红瘰疣螈表皮呈棕黑色,全身由棕黄色隔离区分,背部长有2排棕黄色球形瘰粒。(完) 红瘰疣螈(5月14日摄)。孙杰 摄 红瘰疣螈(5月14日摄)。孙杰 摄...
日前,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护局在对保护区开展植物资源调查时,工作人员在雨后的小路边发现了较多数量的红瘰疣螈,经核查,该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瘰疣螈又叫金麒麟蝾螈、红蛤蚧、娃娃蛇,属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的代表动物之一。其喜食...
大关县惊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瘰疣螈”,畅游山涧溪流美景 7月3日,大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组在田野调查时,意外地在天星镇绿南苗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山涧溪流中邂逅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瘰疣螈”。这种色斑艳丽的两栖动物在清澈的溪水中悠然自得,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红瘰疣螈”,亦被称为“...
红瘰疣螈生活在海拔1000米至2400米的山区,它的幼体在静水中发育生长,成体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当中,昆虫、蛙类等都是它的食物来源。
红瘰疣螈的读音为**hóng luǒ yóu yuán**。 红瘰疣螈是一种脊椎动物,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其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疣粒,背上整齐地排列着三条橘红色的线体,因此得名。红瘰疣螈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通常栖息于气候温暖、海拔1000\~2000m的山区林间及稻田附近。其幼螈生...
5月13日,富东乡小坝村村民在外出劳作时,偶遇并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瘰疣螈。 红瘰疣螈(学名: Tylototriton shanjing)为蝾螈科两栖动物,也叫红娃娃鱼、娃娃蛇、红蛤蚡。头部平扁,两侧脊棱显著隆起,无唇褶,指4,趾5,尾较弱而侧扁,鳍褶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