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作者】闻一多 【朝代】近现代 逋唬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二、核心主题与意象解析 牺牲与奉献的辩证关系 诗中“红烛”燃烧自身、化为灰烬的过程,象征个体为光明与理想主动牺牲的精神。诗人以“烧蜡成灰”喻示:真正的价值并非源自存在...
异乡的留学生活是孤独苦闷的,闻一多从未停歇对祖国故土的思念之情:“我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这种情绪在奠定其中国新诗历史地位的诗集《红烛》里已见端倪:“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字友三,本名闻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
红烛闻一多诗原文创作背景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这部诗集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之后的1925年,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之中。闻一多于1922年赴美留学,并在1925年归来。他目睹了社会的混乱,包括军阀混战和百姓的疾苦,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部诗歌。诗集的名字“红烛”源于李商隐...
闻一多先生 “红烛”精神的廉洁内涵 欧喜安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899年出生在浠水县巴河镇,1912年考入清华学堂,1922年赴美留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
闻一多经常告诫学生:“闻义能徒方为善。即知爱国,则当随地为国尽力。”他在《红烛》中写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在《人民的世纪》中响亮地喊出:“人民至上!”的口号震撼了时代,被学界赞为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闻一多先生主张为政者要...
红烛:闻一多作品精选最新章节列表供网友阅读,红烛:闻一多作品精选部分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起点中文网为您创造红烛:闻一多作品精选最新章节在线无弹窗、无广告在线阅读。
闻一多《红烛》(原文 赏析 作者简介)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费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