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2008年8月3日),苏联至俄罗斯联邦时期作家,二战时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两枚勋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他1962年出版反映集中营生活的作品,被吸收进作协,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
然而,正如索尔仁尼琴所说,如果那些分散在前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那么有勇气对抗这种强权和暴力的作家就如同是“另一个政府”。也许这块领土不能代表俄罗斯的全部,但却绝对代表了这个国家最富于精神性的一部分。索尔仁尼琴由此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题材和类型,即批评家...
电幕不仅具有监视作用,还可以不断的洗脑和宣传,加强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通过反复的宣传、洗脑,让人们逐渐养成一种意识,一种思想。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说的契卡人员就是,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收集情报和监控人民。契卡人员为了将无辜的人们投入劳改营,想出各种各样的折磨方法逼迫“犯人”承认自己头上的莫须...
1945年2月,索尔仁尼琴在战争前线给自己的好友写了一封信。由于信中提到了一些所谓的敏感词汇,他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判定属于反苏人员。还不容他辩解,就被判处8年劳动改造,此后索尔仁尼琴被关押进其中一个古拉格,度过了几年泯灭人权的日子。决定写下劳改经历 斯大林逝世后不久,索尔仁尼琴终于在1956年摆脱全部罪名,...
索尔仁尼琴是一个苏联人,他一生都致力于反对苏联,批判斯大林。他认为苏联的制度充满了腐朽虚伪和不切实际,可以说苏联在他心目中就是最黑暗的存在,因此他也在西方获得无数荣誉,拿奖拿到手软,更是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晚年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荣誉教授,在毕业典礼上面,...
毋庸置疑的是,索尔仁尼琴用悲壮的创作风格谱写了一曲圣人之歌,他构建出的艺术世界是独特的、是深刻的、是厚重的,他笔下的作品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又是现代社会人们心中的“圣歌”。他所坚守的是纯洁的灵魂,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真善美,守护着人类的精神家园。2008年8月3日,索尔仁尼琴走完传奇一生,他是...
1963年《新世界》又发表了索尔仁尼琴的短篇小说《马特廖娜小院》和《科切托夫卡车站风波》,从而确立了索尔仁尼琴在文坛上的地位。西蒙诺夫、特瓦尔多夫斯基等老一辈作家认为,索尔仁尼琴虽初次发表作品,但已经是成熟的作家了。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赶下台,政治风向的转变使监督文艺界的克格勃重新活跃起来。作家们对索尔仁尼琴的...
在此期间,苦难也给了索尔仁尼琴创作的灵感,不久之后他的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就问世了,并且在1970年还因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大起大落,从大学生变成了士兵,荣立战功但又获罪流放,身患癌症游走在鬼门关前,可谁知又能成为大文豪获得诺奖,因此索尔仁尼琴在众多的作家中是独...
咱往深了想,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就是俄罗斯近现代曲折命运的缩影。苏联体制下,个体命运被政治浪潮随意摆弄,有才华如他,也得在流放、审查里求生存。到西方,以为是自由天堂,结果还是陷入观念泥沼,被当成工具。回俄罗斯,又不适应新时代,被时代列车甩在身后。他想坚守俄罗斯传统魂儿,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传统和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