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 粟裕(原名粟多珍,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曾用名粟志裕,侗族,出生于湖南会同,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抗战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
1984年2月,粟裕临终之前,叮嘱妻子楚青,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骨灰撒在自己曾战斗过的地方,于是夫人楚青就带着骨灰前往粟裕战斗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撒下一些粟裕的骨灰,表示他和那些牺牲的将士们在一起。粟裕的一生,两袖清风,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的高风亮节,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粟裕同志离...
这四位在当时也是中央军委的首长,其中一位就是杨尚昆,杨尚昆在粟裕离世的时候是中央军委的副主席,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事实上杨尚昆与粟裕在工作中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粟裕的大名他却是早已知道,杨尚昆后来回忆说,自己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毛主席对粟裕在苏中地区的七战七捷赞誉有加,以至于后...
粟裕是我党我军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其作战指挥艺术的精通纯熟和运用之妙堪称一绝,被誉为“常胜将军”。曾在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三次获得专断权,共计歼敌约68.7万余人,这三次战役堪称军事艺术的典范,更是粟裕将军智慧和胆识的体现。然而这只是他辉煌灿烂一生中狭小的一隅,终其一生都...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粟裕的个人魅力太高,这种个人魅力包括粟裕的性格、粟裕的战绩和粟裕经历。粟裕性格内敛,不苟言笑,热衷于军事研究,是一位纯粹的军人,革命战争年代,粟裕不争功、不抢功,和平建设时期,粟裕不贪权,不恋权,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淮海战役前夕,党中央任命粟裕为华野总司令,可是粟裕坚持...
1984年2月,十位大将的之首粟裕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77岁。回顾他的一生,从1907年到1984年,这几乎就是旧中国到现代中国的整个历史。回想往事,粟裕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跟着朱德进入井冈山,实现朱毛会师。在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血战数倍于己的敌人。长征时期,他又留下来打...
其二是在1956年,粟裕跟随新中国的外交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参观,期间他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竟私自与苏联军队的总参谋长会面,并与对方谈论了许多涉密话题,这已经涉嫌严重违纪!其实粟裕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心思,他只是在工作上稍显急躁,不太会权衡利弊,这才导致自己受到点名批评,以至于被迫离开一线岗位。此后很长...
在会议中参会人员指出粟裕的种种罪行,强烈要求对粟裕进行处理,粟裕面对这些表示很无奈,在场也没有一个人向着他说话,都在谴责他,没有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 粟裕 直到毛主席维持秩序,粟裕才得以缓冲,同时毛主席也为粟裕进行正名,粟裕犯了什么错误?毛主席为他说了什么?一、 军事革命者粟裕 粟裕的家庭贫困,并没...
1948年,刘邓大军在南线牵制住了蒋介石的重兵集团,而陈赓和谢富治的陈谢兵团、陈毅和粟裕组成的陈粟兵团则与刘邓大军一起,在南线将蒋介石逼到了被动位置。因为刘邓大军在武器和补给方面相对较弱,所以中央在1948年作出决定,命令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的三个主力纵队渡过长江南下作战。南下作战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