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义(Brutalism)又称蛮横主义或粗犷主义,是建筑流派的一种,可归入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当中。主要流行的时间介于1953年到1967年之间,由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发展而来。 其建筑特色,是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的毛糙、沉重、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该名称是由英国的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
早在几年前,Off-White的The Ten系列,就将鞋舌内的海绵和缝线外露并保留出厂的 zip tag 等一系列的设计,都与粗野主义倡导的理念相同。粗野主义风格的网页 在一个所有页面都融合了粗野主义的网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粗野主义的话“它的粗野和缺乏关注看起来很舒服或容易,粗野主义可以被看做是反应了年轻一代的轻松、...
虽然伦敦是粗野主义之都,但实际第一个公认且公开的粗野主义建筑是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所设计的马赛公寓(1946-1957),这个建筑被称为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马赛公寓337间房可以容纳1600人,专为工人阶级和当时其他贫民的住房短缺提供了一个时尚而有创意的思路,因为这个新型密集住宅像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 不但拥有...
粗野主义,这一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中的独特分支,其名字源自瑞典语“nybrutalism”(新粗野主义),用以描述那些不修边幅、质朴自然的建筑风格。它的流行时期大致在1953年至1967年之间,由功能主义演变而来。粗野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质感为特点,追求一种未经修饰的毛糙、沉重和粗犷的美感。这种风格在建筑评论...
粗野主义建筑风格,是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一种,兴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贯穿了整个二战后的城市与建筑的重建时期。“粗野主义 (Brutalism)”一词来源于法语词béton brut,意为生混凝土。粗野主义建筑特色来自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和粗野感,对建筑思潮的演变起了很大作用。粗野主义由“功能主义“发展而来...
粗野主义在游戏中也有过体现,最具代表性的游戏便是《控制》。 游戏中的太古屋原型便是粗野主义代表作,位于纽约的长线大厦。 游戏里面大量使用裸露的混凝土结构,这些结构在视觉上给人以厚重、粗粝的感觉,还有其建筑形态也具有明显的几何特征。 我知道可能有人联想到死亡搁浅的结点城,但死亡搁浅并不是粗野主义,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Brutalism)名词解释 粗野主义,又称为野兽派建筑或裸露混凝土建筑,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该风格强调使用未经修饰的混凝土、暴露的结构元素以及沉重的体积感,以表达建筑的原始力量和直接性。以下是对粗野主义的详细解释: 一、起源与发展 粗野主义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粗野主义,也被称为Brutalism,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这种风格有时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又被看作是一种有理论和方法的设计倾向。关于它的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粗野主义的名称最初由英国的史密森夫妇在1954年提出,用以描述像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粗野主义(Bruta..粗野主义亦称“野性主义”。早在数千乃至数万年前,伟大的主珠颈斑鸠(LORD Spilopelia chinensis)就开创了这一建筑流派,后来二十世纪中期被智人(Homo sapiens)剽窃。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