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粒度分布仪所算出的一种“平均粒度”。这类平均粒度有四种:D(1,0) 、D(2,1)、D(3,2) 、D(4,3)。分别称“个数长度平均径”、“长度表面积平均径”、“表面积体积平均径”(又称Sauter平均径),“体积四次矩平均径”。公式为:D(A,B) = ∑(NI DI^A)/ ∑(NI D
而D(3,2)是指表面积平均粒径。它和D(4,3)之间的关系可以这么理解:对于激光粒度仪来说,越近似圆球型的颗粒,测量的结果就越准确。那么,当D(3,2)和D(4,3)的值越接近,说明样品颗粒的形状越规则,粒度分布越集中。 它们差值越大,粒度分布越宽。最好把D(3,2)和D(4,3)以及D(0.5)的数值一起参考。
所有测粒度分布的粒度仪D[4,3],都表示“四次矩/体积”平均直径,也叫体积(或重量)平均直径。
激光粒度仪测量结果中有三个概念,D50,中位径也就是样品分布峰值,绝大多数的产品是要参考这个参数的,D(4,3)是指体积平均粒径,D(3,2)指表面积平均粒径。如果是非正式场合,我们称D50为平均粒径。
不知道你是否写错?按你写的,D43-D32,是累计分布43%、32%所对应的粒径,算法同D50。它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就表示在这区域的粒径差。如果是D(4,3)、D(3,2),那么它们分别是体积平均径、表面积平均径。它们差值越大,粒度分布越宽。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它不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另有参数,例如D(4,3)、D(3,2)等等。 D9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或大于)它的颗粒占90%。
它是粒度分布仪所算出的一种“平均粒度”。这类平均粒度有四种:D(1,0)、D(2,1)、D(3,2)、D(4,3)。分别称“个数长度平均径”、“长度表面积平均径”、“表面积体积平均径”(又称Sauter平均径),“体积四次矩平均径”。公式为:D(A,B)=∑(NIDI^A)/∑(NIDI^B)。而D(3,2)是指
“平均粒径”参数一般用D(3,2)来表征。通过它,可以计算出“比表面积”。
免费查询更多马尔文激光粒度仪 d(4,3)详细参数、实时报价、行情走势、优质商品批发/供应信息等,您还可以发布询价信息。
免费查询更多激光粒度仪d(4,3)详细参数、实时报价、行情走势、优质商品批发/供应信息等,您还可以发布询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