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粒度分布仪所算出的一种“平均粒度”。这类平均粒度有四种:D(1,0) 、D(2,1)、D(3,2) 、D(4,3)。分别称“个数长度平均径”、“长度表面积平均径”、“表面积体积平均径”(又称Sauter平均径),“体积四次矩平均径”。公式为:D(A,B) = ∑(NI DI^A)/ ∑(NI D
它是粒度分布仪所算出的一种“平均粒度”。这类平均粒度有四种:D(1,0) 、D(2,1)、D(3,2) 、D(4,3)。 分别称“个数长度平均径”、“长度表面积平均径”、“表面积体积平均径”(又称Sauter平均径),“体积四次矩平均径”。公式为:D(A,B) = ∑(NI DI^A)/ ∑(NI DI^B)。
所有测粒度分布的粒度仪D[4,3],都表示“四次矩/体积”平均直径,也叫体积(或重量)平均直径。
智能、友好、符合多种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功能 1)SOP标准操作流程功能,使分析测试流程标准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2)智能化测控分析软件,专业化的可定义测试报告模板; 3) 简洁易操作的报告浏览、比对及多种数据导出功能; 4)完善、开放的样品参数数据库,具有200多种常见材料光学参数。 DPF-110自动干法进样系统 进样...
“平均粒径”参数一般用D(3,2)来表征。通过它,可以计算出“比表面积”。
它是粒度分布仪所算出的一种“平均粒度”。这类平均粒度有四种:D(1,0)、D(2,1)、D(3,2)、D(4,3)。分别称“个数长度平均径”、“长度表面积平均径”、“表面积体积平均径”(又称Sauter平均径),“体积四次矩平均径”。公式为:D(A,B)=∑(NIDI^A)/∑(NIDI^B)。而D(3,2)是指
激光粒度仪测量结果中有三个概念,D50,中位径也就是样品分布峰值,绝大多数的产品是要参考这个参数的,D(4,3)是指体积平均粒径,D(3,2)指表面积平均粒径。如果是非正式场合,我们称D50为平均粒径。
不知道你是否写错?按你写的,D43-D32,是累计分布43%、32%所对应的粒径,算法同D50。它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就表示在这区域的粒径差。如果是D(4,3)、D(3,2),那么它们分别是体积平均径、表面积平均径。它们差值越大,粒度分布越宽。
免费查询更多马尔文激光粒度仪 d(4,3)详细参数、实时报价、行情走势、优质商品批发/供应信息等,您还可以发布询价信息。
所谓的粒度指的是颗粒的大小。通常球体颗粒的粒度用直径表示,立方体颗粒的粒度用边长表示。对不规则的矿物颗粒,可将与矿物颗粒有相同行为的某一球体直径作为该颗粒的等效直径。 什么是目? 在砂纸或磨盘的编号中,经常用“#”或“目”来表示粒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