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粉苞苣 拼音Fěn Bāo Jù 别名 细叶苦菜(《广西植物名录》),杂赤咸包(藏名)。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苦荬菜属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粉苞苣为菊科植物粉苞苣的全草。7~8月采收。 原形态 粉苞苣,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茎直立,基部分枝呈簇生状。叶互生,披...
粉苞苣 【别名】杂赤咸巴[西藏] 【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细叶苦荬菜Ixeris gracilis Stebb.[Lactuca gracilis (Wall.) DC.],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全草,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
刺苞粉苞苣 刺苞粉苞苣,别名北疆粉苞苣。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直立。下部茎生叶长圆形或披针形,中上部茎生叶线形,窄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1—3厘米的花序梗上。花果期5—9月。产哈巴河、布尔津、霍城、托克逊、拜城、乌恰、阿合奇、塔什库尔干等地。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
粉苞苣,又名杂赤咸巴,在西藏地区有此称呼。其来源于菊科苦荬菜属的细叶苦荬菜,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全草,洗净晾干。此草药性味苦,微寒。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止痛。适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结膜炎和疖肿等症状。用法上,内服时以煎汤的方式服用,每次用量为2~4钱。其详细应用方法记载于《全国中...
中亚粉苞苣 中亚粉苞苣,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茎直立,于下部分枝。下部茎生叶早枯,长圆形或长圆状线形,具齿,其他叶丝形。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长1—3厘米的花序梗上。小花黄色,花期7—9月。产乌鲁木齐、玛纳斯、石河子、奎屯、精河、塔城、喀什等地。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
粉苞苣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主治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 粉苞苣 拼音名:Fen Bao Ju 英文名:Herb of Slenderleaf Ixeris 别名:细叶苦菜。 中药粉苞苣为菊科植物细叶苦荬的全草。7~8月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细叶苦荬,草本,高16~50厘米。全株细弱。全株无毛。基生叶莲座状,条状披针形,长7~15厘...
你好,粉苞苣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排毒的作用,对于黄疸性肝炎,疖肿,结膜炎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
宽冠粉苞苣 宽冠粉苞苣,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直立。下部茎生叶未见,中上部茎生叶条形到丝状。头状花序生于枝端或长1—4厘米花序梗上,舌状花黄色。花期7—9月。产布尔津、和布克赛尔、奎屯、塔城、裕民、霍城等地。耐旱植物。
粉苞苣,又被称为细叶苦菜,是一种在西藏常用中草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药材。其丰富的药用价值,使其在清热解毒、治疗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粉苞苣的来源可追溯至菊科植物细叶苦荬的全草。每年的7-8月是粉苞苣的采收季节,此时采摘的粉苞苣不仅药效最佳,而且易于储存。粉苞苣的形态独特,其叶条状披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