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诗卷》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
《苕溪诗帖》,宋元祐三年八月八日(公元1088年8月26日)米芾38岁时书,纸本,自撰诗,行书,共35行,394字,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米芾《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影响巨大。《苕溪诗帖》用笔爽利,洒脱不拘,多取侧锋,灵巧多变,...
《苕溪诗卷》纸本,全卷纵30厘米,横189厘米,394字。是北宋杰出书法家米芾的代表作之一。 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结体舒畅,中宫微敛,舒展自如,极富抑扬起伏变化;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沃兴华:《苕溪诗》用笔上下...
米芾《苕溪诗帖》(附单字高清图) 《苕溪诗》 《苕溪诗》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是米芾创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苕溪诗》的内容是米芾从无锡去往苕溪时所作的六首诗,是他的经意之作。《苕溪诗》通篇八面生锋,笔力雄浑老辣,潇洒自然,创造了一种天真...
《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影响巨大. 米芾自称用笔"八面出锋",极尽笔法百态.早于《蜀素帖》一个月书写的《苕溪诗帖》,便是米芾"八面用锋"的杰出之作.此帖结体构思精巧,气韵潇洒舒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米芾行书的高超技巧与纵...
《苕溪诗》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其内容是米芾从无锡去往苕溪时所作的六首诗,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fú) 襄阳漫仕:米芾曾在襄阳居住,自号“襄阳漫仕”、“襄阳野老”等。
米芾在《苕溪诗帖》中用笔爽利,洒脱不拘,多取侧锋,灵巧多变。行笔波折虽多而速度不减,故线条劲挺有力,既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米芾习惯在用笔之中方和圆结合在一起使用,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张力十足。圆转处稳健雄厚,气势雄浑;方折处果敢迅疾,意趣天然。米芾用笔藏露变化十分明显,几乎每个笔画中都...
米芾《苕溪诗帖》 全卷高清 ▼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会(此字用“卜”点去)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苕溪诗帖》 米芾(1051-1108年),北宋书画家、鉴赏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元祐六年(1091年)起,改名芾,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