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米思翰成为为数不多支持康熙撤藩的臣子之一,也正因为如此米思翰得到了康熙的赞赏与器重;若是米思翰能够长寿的话,入阁拜相也不在话下,毕竟支持康熙撤藩的兵部尚书纳兰明珠在康熙十六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刑部尚书莫洛在康熙十三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而米思翰却在康熙十三年便病逝了,去世时年仅43岁...
康熙帝得知米思翰离世的消息后,深表痛惜,随即颁布圣旨要求以隆重的规格安葬,并追封其谥号为"敏果"。这一决定体现了皇帝对这位臣子的高度认可与重视,通过赐予谥号的方式,彰显了米思翰生前为朝廷所做出的贡献。自太祖皇帝时期旺吉努归顺以来,米思翰家族已历经四代效忠朝廷。尽管米思翰英年早逝,年仅43岁便离世...
米思翰的玄孙富察傅恒,更是把家族荣耀推向了巅峰。这位爷不仅自己当上了军机大臣,还生了四个儿子,个个都是朝廷重臣。其中三儿子福康安更是了不得,成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非宗室获封郡王的人物。说到这,大家可能要问了:一个家族怎么就能这么牛?其实秘诀就在于,米思翰帮康熙打赢了三藩之乱,为家族积累了...
米思翰就任户部尚书之前,清朝每年应收的全国税赋钱粮,在收上来后都是存放于各省的藩司库房中,而物资钱粮的调拨权,也都由各省布政使掌握,这就导致了地方上存储了很多的钱粮或实物,相当大一部分都被地方官员所瞒报贪污或因保管不善而损耗腐烂了,而清朝中央手中却没有太多的钱粮物资可以随时调用!
富察·米思翰介绍: 米思翰(1633—1675年), 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出身将门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米思翰上疏进呈剿贼方略,奖奉职恪勤诸大臣,加太子太保。不久逝世,谥敏果。 早年任职 米思翰,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先世本来居住在沙济。曾祖旺吉努,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就率...
米思翰站队站对了,他成了支持康熙皇帝撤掉藩王的几个大臣之一。正因为这样,康熙特别看重他,对他赞赏有加。要是米思翰能活得更长点,当个宰相啥的,那绝对没问题。你看,那支持康熙撤藩的兵部尚书纳兰明珠,在康熙十六年就当上了武英殿大学士,还有刑部尚书莫洛,也在康熙十三年就被封了武英殿大学士。米思翰...
米思翰第三子富察·马武在清史稿上的记载文字寥寥,有人甚至以马齐弟作为他的代号,看起来他似乎并不甚重要。事实上,马武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先后担任了康熙及雍正两代帝王的领侍卫内大臣这个正一品官职,也是武职中的最高品阶。据史料记载:"马齐同其弟太尉公武权重一时,时谚云:'二马吃尽天下草。
傅恒之所以如此优秀,和他的家教不无关系。傅恒的家族是将门之家,他的祖父米思翰是康熙朝重臣。傅恒和祖父米思翰很相似,他们在军事方面的才能都很高。米思翰是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呢?康熙十一年冬,当时镶黄、正黄二旗在安定门外的仰山村校场操练兵马,时任礼部侍郎的米思翰经历了一件特别离奇又...
于是,米思翰一上任便上书给康熙,请求梳理财赋收归国库统一调度。这一建议得到康熙许可,至此大清天下税赋归户部调度,可见米思翰自身有杰出的政治能力,才让康熙重用的。到了1673年讨论三藩裁撤之时,身为户部尚书的米思翰再一次展现出他优于常人的政治眼光和大局观,在大部分人主张保留三藩的情况下站出来,力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