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米公祠 米公祠,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解放路,是纪念北宋大书法家,鉴赏家米芾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扩建于明,祠宇内珍藏米芾-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祠内亭合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景色极佳,被誉为千年书家圣地,南派园林典范 米芾 ...
米公是一种称谓,通常用来称呼年纪较大,或者是在某个领域有较高成就的人。米公这个称呼在古代很常见,具有一定的尊敬和敬佩含义,和现代使用的“老师”、“前辈”类似。在现代社会,虽然米公这个词语使用的范围和普及程度有所下降,但在某些领域和地区仍是一个常见的称呼。米公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示...
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沿江大道,市内公交14路、2路可直达,当然自驾还是最方便的。到地方后不要心急火燎的就直接进去了,米公祠四周都是景,门口的风光非常值得驻足:迎面就是长江最大支流——清澈宽阔的汉江,当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护城河——古襄阳城护城河,这段河面还算窄的,也有500米左右,站在祠口就可清晰望见...
米公街道,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成立于1996年5月,位于樊城一桥头,东起一桥铁路沿线,西至长虹路,北起建华路,南临汉江大道,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友谊街、十字街、解放西路、大庆西路、朝虹、朝晋门、星月、立业路、韩庄九个社区居委会,驻辖区中央、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171家,总人口83034人(...
“米公祠”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大道”北侧,面对“汉江”。江边远眺、视野开阔。远望江南的“襄阳古城”小北门“临汉门”。正如王维诗句所形容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下图、拉进街头,拍摄“临汉门”城楼(左)和“昭明台” 下图、“临汉门”城楼 下图、唐·王维《...
本文介绍“米公祠”主要建筑:“宝晋斎”、“碑廊”部分碑刻、“仰高堂”内的展览、“石苑”中的部分碑刻、“东苑”和“西苑”等景点。 下图、这是“宝晋斎”前的“米芾”雕像 下图、石刻“宝晋斎”门额 下图、石刻对联:阳羡春茶瑶草碧;蘭陵美酒郁金香 ...
米公祠,是后世襄阳人为纪念米芾而建的祠宇,坐落于汉江北岸的樊城,与襄阳古城的临汉门和夫人城隔江相对。米公祠应始建于宋代,与米芾同时期的黄庭坚写有《题襄阳米芾祠》五言诗二首。此后,历代均有倾圮又复修,初为“米家庵”,后为“米家祠”,再到后来的“米公祠”。清光绪《襄阳府志》还收录了清...
称公者,更非一般人物。我平生履迹,宋四家祭祠除米芾外,惠州苏轼苏公祠和中州苏氏兄弟墓、江西修水黄庭坚黄公祠及墓庐、泉州蔡襄蔡公祠(墓仅路过)均曾拜瞻,唯米公祠尚未仰仪。今能来到襄阳,得入米公祠,实为机缘眷顾。 米公祠是一张名片 米公祠是襄阳不可或缺的地标,米公和他流芳至今的书帖,与大成殿、...
米公祠,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大道2号,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北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而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占地约16000平方米,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米芾纪念建筑。 米公祠前后为四进院落,坐北朝南。祠内主要由洁亭、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建筑以及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组成。建筑中仍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