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初学梁千秋、邓石如、吴让之等皖派明清各家,后涉学玺印、汉印、石鼓文、青铜铭文等,并喜诏版、泉币、镜铭之文字趣味。同时研习“黟山派”黄牧甫篆刻,取鸟虫篆流转之风,不拘一体,力追古朴雅致之风。书法初习二王等帖学,后在李方玉先生指导下,受八大山人、伊秉绶、金冬心等名家影响,喜篆隶用笔。受到...
作者简介:茅大为,1947年出生于杭州。号清斋,室名百漏轩,小观乐楼。祖籍浙江绍兴,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入编《中国篆刻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篆刻卷)、《现代印人名鉴》等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Lot 4163 徐谷甫刻“所遇皆欢喜,所得皆吉祥”松鼠钮印章 4....
元王冕发现了质地松软的花乳石,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这一发现使文人自篆自刻形成风气,篆刻艺术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更有明代文彭、何震拔地而起,师承秦汉,大胆突破前人樊篱,穷尽毕生精力为篆刻艺术推波助澜,此后印坛各种流派异彩纷呈,名家辈出。 有清一代更是百花齐放、万...
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第一届国展篆刻作品欣赏 “篆刻”二字,最初见于杨雄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是也。”篆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篆刻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广义的篆刻则泛指一切雕琢技法。印章一词的含义比较广泛,秦以前的印章都称作“弥”(同“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了“玺”的称呼为皇帝印章所独用,一般...
第二届国展篆刻作品欣赏 《后汉书·祭祀志》说:“自五帝开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于印玺,以检奸萌。”可见印章的真正形成应在文字较普遍应用以后。目前可考的最早的印章是殷商晚期的三方玺印。因为它们与同期金文的族徽十分相似,我们又称为“族徽玺”。汉代以前的公私文大都写在竹、木简上...
吴隐(1867-1922),字石潜、石灊、石泉,号潜泉、灊泉,杭州人。工篆、隶,极古朴,善镌碑版,画山水秀润而有新意。篆刻宗汉法,又参清代干、嘉后诸家。光绪三十年,与丁仁、王禔、叶铭在杭州孤山创设西泠印社,又自设分社于上海。善制印泥,为上海印泥厂的生产技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33年作 王福厂刻“...
1作者:顾麟士 时期: 类型: 释文:元和顾六 备注: 2作者:顾麟士 时期: 类型: 释文:元和顾麟士之章 备注: 3作者:顾麟士 时期: 类型: 释文:西津 备注: 4作者:顾麟士 时期: 类型: 释文:西津仙馆 备注: 5作者:顾麟士 时期: 类型: 释文:西津老鹤
在欣赏书画作品时,总是先从印章欣赏入手,从印章中来识别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一枚好的闲章,除了让人玩味,还是篆刻家和书画家水平高低的无声自我展现。故有“闲章不闲”、“闲章玩味”之说。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韩天衡的篆刻作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他的篆刻作品《天衡刻石》更是被誉为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韩天衡先生擅长篆刻艺术,他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一届展览中,还有一件备受关注的篆刻作品,那就是吴子建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