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先生及其工作团队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弘扬国粹,光大印学;每年举办一届“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书画印作品展”,并同时出版师生展作品集,截止到2024年5月,共举办19回师生展,先生门下网罗全国各地的书画印名家拜师弟子320余人,其弟子中有王丹、孙慰祖、许雄志、刘洪洋、张炜羽、冷旭等成为当代书法篆刻的中坚力量,...
王光烈(1880-1953),字希哲,沈阳人。,近代东北书法篆刻第一大家。为"关东三才子"之一。("关东三才子"指游国臣、荣孟枚、王光烈)。其生平著述甚丰,著有《篆刻百举》、《篆刻漫谈》、《印学今义》、《古泉文集联》、《希哲庐藏印》、《希哲庐印谱》、《夫椒山民印存》等。他和吴昌硕、齐白石等书画大师都...
邓散木(1898—1963),乳名菊初,学名士杰,后改名铁,字钝铁,三十岁后改为“粪翁”,抗战胜利后改为“散木”,号一足、夔(因病截去一足而得号),斋号有厕简楼、三长两短等,上海人,系现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诗人和书法篆刻理论家、教育家,中国书法研究社创社社员;著有《篆刻学》《石鼓校释》《...
近现代的篆刻承晚清余绪,上海以其无与伦比的历史机遇,汇集了大批篆刻大家,成为当之无愧的篆刻重镇,为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西泠风来”与“谁主沉浮”展区便为人们勾陈这段篆刻史。前一个展区汇聚众多清代浙派等名家作品,如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作品,这些作品为叶潞渊捐赠。西泠...
吴让之篆书 赵之谦篆书 吴昌硕篆书 黄牧甫篆书 齐白石篆书 赵叔孺篆书 方介堪篆书 陈巨来篆书 来楚生篆书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而篆书的学习是其必修课之一。金石君列举出十位影响力十足的篆刻大家的篆书作品,更多的目的是想说:学习篆刻,从重视篆书开始!
先后师从汪新士、吴丈蜀、刘纲纪先生,曾受教于美学大家王朝闻先生。首次提出篆刻“中锋滚刀法“以画入印”“印从画出”“绘画印”(绘画型篆刻)并付诸实践,编著有《西泠公益行名家系列·昌少军》《湖北代表书家作品集·昌少军卷》《中流篆刻十家·昌少军》《艺坛怪杰——汪新士纪念文集》《汪新士年谱》《唐醉石年谱》...
陈师曾(1876年3月12日—1923年9月17日),男,原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
在中国篆刻史上,黄牧甫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开宗立派的人物。黄士陵,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于清宣统元年(1909)。安徽黟县人。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山病叟、劵叟、劵游窠主,先后又有蜗篆居、延清芬室等斋号。以字行。黄牧甫早岁学印,以浙、皖二派为宗,后传承并发扬赵之谦“印...
胡匊邻,本名胡钁,是晚清著名的篆刻家,与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并列“晚清篆刻四大家”。他的作品在篆刻艺术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其治印风格独特,有多方面值得学习: 一、独特的艺术风格 融合秦汉玺印:胡匊邻的篆刻专攻秦汉玺印,取法高古。他成功地将秦诏版的线条特点融入汉凿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