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而产生的字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分为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两种,秦隶是秦朝时期由程邈整理的,汉隶则在西汉初期沿用秦隶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点画的波尾写法。隶书的特点是笔画刚劲有力,结...
支持篆书作为书法入门首选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建议。他们推崇以李斯的《泰山刻石》作为学习篆书的首要范本。李斯不仅是小篆字体的创始人,而且其作品代表了小篆艺术的巅峰,被认为在书法史上具有无可匹敌的地位,因此《泰山刻石》成为了学习篆书的理想起点。此外,李斯所书的《峄山碑》同样适合作为篆书入门的...
另外,《刘贤墓志》隶书是比较特别的一种,书刻者似乎很在意表现隶书的翻挑,字形长,撇画的末端书刻成“折刀头”,这是汉魏之际隶书上的出现的特征,这块墓志的石质,作碑形,下有龟趺。由于书刻者疏于隶法,该志隶书的结体已失西晋隶书的严整之势,有的笔画作楷式。如图:(《刘贤墓志》实物图)总之,...
总结一下:北魏洛阳时期的隶书,有存有魏晋隶书古法遗韵者,如《元文墓志》,而更多隶书是楷意浓郁的隶书,其中,《姚伯多造像记》散漫,《郑长猷造像记》方板,《刘氏七十人造像记》跳宕,它们掺杂的楷式,是北魏前期业已存在的楷书写法,方笔锐画居多。总之,北魏洛阳时期的隶书是一种很尴尬的隶书样式。篆书 ...
草书是早于楷书的书体,章草始于篆书向隶书演化的过程中,隶书对章草的影响大些,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所以又把章草称为草写的隶书。章草的代表人物:汉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张旭、等人,三国有皇象、索靖等人。 2. 今草起...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不仅简化了篆书的复杂结构,还提高了书写的速度和效率,为后来的楷书和行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隶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书法艺术从古朴向流畅、从静态向动态转变的过程,感受到书法艺术生命力的不断涌动。三、楷书:规范工整的标准书体 楷书是书法中的标准形式...
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最早的书体是篆书,按追本溯源的说法,先学篆书才符合规律。第二种看法是,宜从隶书入手,因为隶书介于篆书和楷书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言不虚。第三种见解就是,书家教人先学楷,言下之意,楷书入门最合适。于是“三论鼎立”,不一而足!究竟哪种书体比较...
从笔法上来看,篆书用笔迂回盘曲,圆健美观,舒畅流美,而隶书的用笔则是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改曲为直。 从战国晚期至秦的隶书中,由提按笔法产生了方折笔画,同时也产生了隶书中最具有代表特征的波磔笔画。 书写者通过提按形成了粗细笔画的对比,以及通过提按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