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体书法问答:有哪40种常见的篆书书体? 郭谦 篆书书体,是我国商代甲骨文、金文产生之后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汉字古代书体,也叫篆书。前期称为大篆、奇字篆、石鼓文等(春秋战国时,秦国等北方国家使用),鸟虫篆、垂露篆等(楚国、吴国、越国等南方南方国家使用)。秦朝统一中国后,李斯创造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小篆为官方文字书...
篆书的特点在于因形立意,即字形往往由形体意义构成,看起来古拙典雅,耐人寻味。大篆中的象形字形态千变万化,直至小篆时期才趋于统一。篆字的书写以曲笔弧线为主,笔画圆润、厚重、沉着,结体平正,横必平、竖必直。整体呈现出方中有圆的特点,凸显稳重庄重之美。篆书还强调左不见撇右不见捺,笔画之间起止藏锋、...
现今我们使用的汉字源于隶书,而隶书又源于小篆。所以多了解下篆书,对汉字的理解很有好处。据悉:篆体字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源。在我国书法艺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并独具特色。一般来说秦代统一六国前的篆字称为大篆。从书法角度讲,籀文和金文又合称“大篆”,而又以“石鼓文” ...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 外形特点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以...
1、平行关系:篆书中直线条的处理通常是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义”字的各个横画,这些横画也不是真正的直横,也是呈弧形的横。篆书中曲线条的处理有时也多采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道”字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的曲线。 ▲义道 2、相抱和相背关系:篆书中的...
吴让之 癸亥(1863年)作 篆书 四屏 邓石如 1801年作 篆书 四屏 王友谊 2010年作 篆书四屏 许雄志 2011年作 篆书四屏 韩天衡 篆书四屏 高庆春 篆书四屏 邓邦述 1929年作 篆书四屏 吴敬恒 丁亥(1947年)作 篆书四屏 王尔度 己巳(1869年)作 篆书四屏 ...
景德年间,杭州灵隐寺僧人释道肯(字莫庵),因到西安观摩了释梦英十八体篆书惠林诗碑刻(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受到启发,他花费了多年时间,搜集了32种篆书字体,用毛笔书写了一部篆书32体《金刚经》。这部《金刚经》由以下32体篆书组成:即玉筋篆、芝英篆、上方大篆(九叠篆)、小篆、钟鼎篆、垂露篆、柳叶篆...
篆书的笔法相对其他书体而言比较简单,主要由粗细均匀的横竖线条,斜线条,弧线组合而成。具体来看,大篆的主要特点是图饰性强,强调更多的是象形,因此字体结构多参差。而从秦代小篆开始,中国文字在结体上有了统一而明确的规范,整齐,流畅,圆转,比大篆更为概括,在书法美学上亦有特别的价值。甲骨文又称卜辞,是商代...
篆书可以说是一种最古老但又最年轻的书法,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且顽强地根植于象形,并未简单地仅用声音符号来做文字记录。象形文字本身即有造型的要求,所以中国文字一开始就是美术家的工作,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这种象形文字就被称为篆书,甲骨文保留有非常明显的象形痕迹,笔划加减比较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