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角螺的药用部位是其厣。从药性上来说,管角螺是苦、涩,寒性,归入脾、肾二经。其药效主要为燥湿收敛、清热解毒。具体来说,管角螺可用于治疗湿热带下、头疮、下肢溃疡久不封口等症状,也可以用于外感风热及肝胆热毒导致的耳痛,或者风热上扰及肝胆湿热引起的耳内流脓。在用法用量上,管角螺通常内...
管角螺的外壳高度在12~20厘米之间,重约150~300克,经过一年成长,个体可达5厘米,两年后可达8厘米,平均个体大小为5厘米的幼螺时,一年壳高增长率约为59.5%,体重增长率则达到400%。随着管角螺的成长,最大壳高可超过30厘米,重达500克以上,这种海鲜因其名贵而价格昂贵。管角螺的外壳高度、体重...
管角螺 【拼音】 GUANJIAOLUO 【来源】 为盔螺科动物管角螺的厣。 【功效】 燥湿收敛、清热解毒。 【主治】 适用于湿热带下、头疮、下肢溃疡久不封口者。用于外感风热及肝胆热毒耳痛;或风热上扰及肝胆湿热耳内流脓者。 【性味归经】 苦、涩,寒。 入脾、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一15克。外用...
1、中医药系列文库管角螺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本文提供中医药知识点“管角螺”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管角螺【概况】: 异名 角螺、响螺、海螺、号螺(中国药用动物志),响螺厣(中国动物药)。基源 为盔螺科角螺属管角螺的厣。原动物 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 形态 ...
🍽️在台州,管角螺被作为海鲜佳肴,我尝试了白灼螺片,每只69元,价格虽不便宜,但相比潮汕的响螺,已算是物有所值。😋螺肉口感软嫩适中,而螺尾更是美味,绵密口感带有一种独特的肉香。与日照的体验截然不同,这次完全没苦涩味,可能是处理手法有所不同吧。
管角螺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食性贝类,它们的肝胰脏腺发达,主要以双壳类,尤其是薄壳无足丝种类如缢蛏、蓝蛤、杂色蛤等为食。管角螺的食性凶猛,能够用足缠住贝壳,口吻深入体内觅食。刚孵化的稚螺有摄食底栖硅藻的习惯,对贝肉、虾鱼肉糜表现出明显的趋食性,在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残食。在繁殖季节...
管角螺稚幼螺在面对低盐环境时,显示出相当的耐受能力。实验中,将5-10mm的幼螺置于海水比重从1.022至1.010的范围内,每减少0.002比重,幼螺在24小时内的存活率都保持在100%,未见任何异常反应。在进一步的试验中,选择了比重1.007、1.005、1.002及淡水环境进行观察。在比重为1.007的环境下,...
一盘脉红螺中有两颗 管角螺/Hemifusus tuba,俗称“香螺”、“响螺”… 。摊主居然不认识它们,只说是本地采的。也难怪,管角螺在黄海分布不算多,在北方市场也不太常见… #久见海洋观察社# û收藏 2 8 ñ15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管角螺 管角螺(Hemifusus tuba),个体小,壳表面雕饰奇异,但颜色并不鲜丽。多数有强纵胀肋,其上长出极发达的叶片和末端开口的管状突出。产于温暖海域,生活在潮间带或深水底。广泛分布于深圳沿海。 ▲海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