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极力主张在京师同文馆中设立天文算学馆,以学习西方技术之根本,“为了学到西方科学技术之根本而不是学皮毛,1867年,同文馆内加设了算学馆”。同文馆中的算学馆由西人教授,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经过洋务派长期的努力,光绪十三年(1887)清廷正式同意在科举系统中增设算学科。在京师同...
历史事件> 算学馆 唐代在国子监下设置的数学教育机构。隋代始行科举制,在国子寺设算学, 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进行数学教育。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在国子监设算学馆, 由算学博士教习数学,学生三十人。主要学习十部算经: 《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邱建》、《夏侯阳》...
我国算学馆设立于唐初。 唐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这为文化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算学馆应运而生。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 656 年),在国子监设立了算学馆。当时,算学馆配备了算学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负责编纂注释《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使用的教材。算学馆的学生...
蒙养斋算学馆的原址位于清朝的畅春园,现今的北京市海定区颐和园路5号。畅春园位于圆明园南部,在北京大学西侧,是北京大学的九大园林之一,整个园区占地面积900亩,前湖、后湖、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蒙养斋算学馆是清朝康熙皇帝为翻译西方历算著作而设立的,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实际上的蒙养斋是任何...
与倭仁等人的争论,常围绕政府官员应具备何种能力、能否学习西学等问题展开,我们可就此再行追问:洋务运动时期,在官员肄习西学问题上,洋务一派与相对保守一派各持何种立场?两种立场何以会在天文算学馆设立一事上发酵并引发争论?这场争论对后...
解析 B 首先,隋朝在教育方面主要是创立了科举制度,但没有设置算学馆。其次,唐朝在教育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设置了算学馆。而宋朝和元朝在教育制度方面,均没有明确记载设置了算学馆。综上所述,我国在唐朝设置了算学馆,所以选择 B 选项。反馈 收藏 ...
3月20日,朝中威望甚高的理学大师、文渊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帝师倭仁上折,反对设天文算学馆,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在传统“华夷之辨”政治文化环境中,在西方...
浏阳算学馆旧址 浏阳算学馆旧址 据《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一书介绍,中国近代之有科学技术团体,当首推湖南浏阳算学社。该社由谭嗣同、唐才常与其师欧阳中鹄等于1895年8月筹建,次年改算学馆。所立章程称:“本馆之设,原以培植人材, 期臻远大,并非为诸生谋食计”。规定生员须在30岁以下,肄业三年,主修数、理、科...
新算学馆 位于浏阳县城关镇圭斋路文庙后山坡上。原名"魁文阁",为文庙附属建筑物,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外国列强的殖民地。时值一批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愤而发起维新变法活动。1897年,谭嗣同、唐才常、欧阳中鹄等人借魁文阁兴办起新算学馆,设立算艺...
天文算学馆之争名词解释 天文算学馆之争,又称伦敦数学学派之争,是18世纪中叶英国数学界两派学者之间的争论和竞争。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天文学与数学的关系,以及天文学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在该争论中,一方由天文学家约翰·弗兰蒂席·礼博士(Dr. John Flamsteed)领导,他主张天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存在,与数学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