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围疗法是中医外科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外治法,其使用的药物有截毒、束毒和拔毒的治疗作用而能箍集收束疮毒,故称之为箍围药。在治疗时,它又可借助于各种赋形剂的药性而增强其温通、活血、清解、消散等治疗作用,因此配以适宜的赋形剂调敷患处,也是提高疗效所不容忽视的。治疗原则 痈疽疮肿性质有寒热之异、病势...
箍围药,围药之今称。古称敷贴,因其敷药时,药粉将疮肿部位围成一圈如桶箍状,故名。该法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之作用。详见围药条。 出自A+医学百科 “箍围药”条目http://www.a-hospital.com/w/%E7%AE%8D%E5%9B%B4%E8%8D%AF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
让我们走近古代科学的瑰宝通过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特色技法探寻创新与传统碰撞的神奇奥妙感悟古今交融的中医药文化魅力本期技法箍围法箍围法又称箍围消散法,古称围药,是指将药散与液体调制成糊状敷贴于患部,借助药散箍集围聚、收束...
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己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金黄散、玉露散、冲和散、回阳玉龙散。
中医外科学第9讲: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箍围药发布于 2022-11-09 09:47・IP 属地湖北 · 924 次播放 赞同2 条评论 分享收藏喜欢 举报 外科学中医外科中医中医学 写下你的评论... 2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陈晔 潇婷? 2022-11-09· 江苏 回复喜欢 医药师考试加油站 ...
解析 箍围药古称敷贴,它是借药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轻的可以消散;即使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破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
1. 箍围药制备 (1)金黄散:取金黄散药粉,用蜂蜜适量调制成糊状; (2)玉露散:取玉露散药粉,用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成糊状; (3)冲和散:取冲和散药粉,用葱、姜、韭捣汁或蜂蜜调制成糊状; (4)回阳玉龙散:取回阳玉龙散药粉,用醋或酒调制成糊状。 2. 箍围药应用 (1)将制备好的箍围药均匀涂抹在模...
箍围药的含义 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赤芍60克、白芷30克、石菖蒲45克组成,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适用于痈疽发背阴阳不和、肿势不扬、微红灼热、疼痛不甚之症,也可治疗骨疽流毒等症。回阳玉龙散的配方包括草乌、煨干姜各90克、赤芍、白芷、南星各30克、肉桂15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适用于痈肿漫肿、不焮痛发热之阴寒证。